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意象”范畴进行中西诗学的分判与会通。这一理论探讨,在着眼于完善中西比较诗学理论体系的同时,重在探求中国真正具有现代性特质的文论发展道路。本文既承认中西意象理论各自的特异性,又寻求二者之间的融通。从本质上讲,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本身就意在解决求同存异的难题。因此,本文不追求术语的绝对对应或机械等同,而遵照中西意象理论的本来面貌进行言述,进行求同存异的探讨。一方面在对特异性的体察中找到宏观的会通之点,另一方面发现双方在可会通之点所体现出的具体方式。本文拟从哲学源起、诗学展开、自我超越三个方面展开中西意象理论的分判与会通。文章首先在致“善”途径、“天人合一”的方式、生存理想的建构三个方面对哲学层面的中西“象”论作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辨析。从哲学之“象”到“审美意象”,中西意象理论沿着不同理路展开。中国传统意象理论依循自然之道达成有限生命的无限开拓;西方意象理论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神学基底,充满着神明造物般的创造热情,在主体性的不断放大中寻求经验个体对超验本体的无限趋近。尽管中西“意象”理论差异显著,但是两者未尝不可有互补短长之处。以缜密的思辨性见长的西学话语对于以直觉体悟为主而缺乏范畴界定与区分的中国诗学来说是合理的师习对象;而中国诗学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所成就的蕴藉深远、“心物为一”的“意象”为无法摆脱主客二元对峙、经验与超验分裂的西方意象理论所可望而难及。因此,在透析两者所遭遇的话语困境之后,本文展示了中西意象理论在“会通”的向度上以自我超越为目的的具体努力。英美意象派诗论以西学传统为基点,借源中国古典诗学,开创了西方现代诗坛新风。这一东学西渐意味着中国传统诗学第一次实现了跨越国界的影响,而意象派所体现出的理论勇气和治学心态对于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来说颇值得借鉴。克罗齐直觉主义立场的意象理论是对西方诗学深刻反思的结晶,其为维护意象整一性所作的理论开拓,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诗学中对“意象”理想审美形态的建构颇有相通之处。而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经由“象”到“境”的升华创缔造了作为最高理想的“至境意象”。本文关于中西意象理论分判与会通的实践,一方面力图还原中国传统文论本原的言说方式,尽量避免中国现代文论研究中的西学思维模式惯性的干扰,力图体现中西诗学之间的平等对话。另一方面在中西诗学异质性与可通约性的比较中,借以明确中国现代文论建构应有的定位方式,寻求中国特色的文论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