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术中进行综合体温保护对剖宫产产妇体温及其凝血功能的影响。2.为剖宫产术中运用综合体温保护措施来预防低体温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1月到2017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82例,单胎,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2.研究方法本实验是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按照抛硬币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引起术中低体温的因素制定综合保温措施(预先调高环境温度,加盖棉被,铺变温毯,使用自制棉袖套、腿套和护肩,输液加温,冲洗液加温等)进行体温保护;对照组入室常规加盖棉被,使用自制棉袖套、腿套和护肩,术中输注(22℃~24℃)室温液体,室温(22℃~24℃)液体冲洗腹腔。观察两组产妇体温、MAP、心率、寒战发生、凝血指标(TT、APTT、TT、FIB、PLT)的改变。采集数据,收集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实验组41人,对照组41人。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入室体温等一般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2.两组体温比较组间比较,实验组入室体温与对照组入室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皮时体温和关闭腹腔后体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手术切皮时和关闭腹腔后体温与入室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切皮时和关闭腹腔后体温与入室体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体温降低比实验组体温降低明显,波动幅度更大。3.两组产妇MAP比较组间比较,实验组入室MAP与对照组入室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皮时MAP和关闭腹腔后MA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关闭腹腔后MAP与入室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皮时MAP与入室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切皮时和关闭腹腔后MAP与入室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比实验组MAP升高明显,波动幅度更大。4.两组产妇心率比较组间比较,实验组入室心率与对照组入室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皮时心率和关闭腹腔后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关闭腹腔后心率与入室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皮时心率与入室心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切皮时和关闭腹腔后心率与入室心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率加快比较明显,波动幅度更大,实验组心率维持相对稳定。5.两组产妇手术中过程及术后寒战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产妇TT、PT、APTT、FIB以及PLT比较组间比较,入室两组产妇TT、PT、APTT、FIB以及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闭腹腔后两组产妇TT、PT、APTT、FIB以及PL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关闭腹腔后TT、PT、APTT、FIB以及PLT与入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关闭腹腔后TT、PT、APTT、FIB以及PLT与入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进行综合体温保护可以更稳定的维持产妇的生命体征,降低术中术后低体温寒战的发生,预防产妇因低体温造成的凝血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