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联合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协同作用,为临床治疗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穴位选自偏瘫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留针30min,1次/天,5次/周,连续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primary motor cortex,M1)1Hz的rTMS治疗,时间20min/次,1次/天,5次/周,连续4周。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4周治疗后对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神经功能损缺损程度、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检测其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潜伏期的变化,将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NIHSS量表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8.95±1.93,9.25±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6.90±2.10,5.55±1.79),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MA-UE量表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FMA-UE评分(8.30±4.16,7.95±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17.70±6.35,23.05±7.98),且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BI量表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MBI评分(34.45±11.95,34.60±1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47.50±5.63,56.05±6.39),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的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N20潜伏期(21.15±0.60,20.95±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N2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20.70±0.65,20.11±1.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针刺、针刺联合rTMS均对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患者的NIHSS、FMA-UE、MBI评分、SEP N20潜伏期具有积极意义,可改善卒中后受损神经功能,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N20潜伏期结合FMA-UE等相关量表在预测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预后方面具有参考意义,更能客观准确反映脑卒中康复疗效。3.针刺联合rTMS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方案具有一定的康复应用及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