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干热河谷范围界定及其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an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干旱区科学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干热河谷是一类典型又特殊的干旱地带,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强烈,在人类活动的外部因素和其本身脆弱生态环境的内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我国大部分干热河谷分布于横断山区及其周边,近年来,围绕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退化、生态修复、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当前缺乏明确的干热河谷边界,对系统、全面地开展干热河谷的科学研究和发展规划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本研究在利用研究区DEM高程数据、3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集、土壤类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Google Earth历史影像数据提取干热河谷边界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资料验证,界定了横断山区干热河谷范围。同时,搜集横断山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系统开展了干热河谷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分析,为干热河谷区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干热河谷资源提供重要支撑。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横断山区干热河谷总面积约为16662.38 km~2,其中金沙江干热河谷面积最大,澜沧江干热河谷面积最小。干热河谷分布行政区涉及四川省和云南省的12个地州(市)、49个县和286个乡镇。金沙江和澜沧江干热河谷集中分布在1000 m-1500 m海拔范围内,元江和怒江干热河谷集中分布在500 m-1000 m海拔范围内。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坡度>15°的陡坡区域,金沙江和怒江干热河谷有较大面积的缓坡分布。(2)干热河谷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1990-2020年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不同流域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差异明显,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域变化幅度最大;元江干热河谷各地类变化不明显;怒江干热河谷耕地和建设用地显著增加,水域持续减少;澜沧江干热河谷水域增加显著。30年来,干热河谷地类变化速率表现为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草地>林地>耕地。土地利用转移主要表现为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的转换。(3)1990-2020年干热河谷各景观连通性下降,向不规则、破碎化发展。澜沧江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景观破碎度高于元江和怒江干热河谷。干热河谷草地的破碎度指数不断增加,扰动较大;水域的聚集度指数增加,呈现出越来越聚合的状态。
其他文献
环保、成本低廉的栽培基质是解决设施土壤退化问题的主要措施和无土栽培技术革新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在蚯蚓粪原位替代土壤和蚯蚓原位处理中添加惰性碳源生物炭替代蚯蚓粪和牛粪中部分总碳,提高基质保肥保水性能,改善养分状况,增加作物对养分吸收,构建出一种栽培基质持续自我更新和作物原位轮作的新型无土栽培系统,研究其对蚯蚓粪基质性状、作物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蚯蚓粪持续更新无土栽培系统对基质
学位
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土壤有机碳(SOC)在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气候变化中的敏感性都意味着其含量的微小变化都会对气候变暖起到重要的反馈作用。山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调节全球碳、氮循环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海拔梯度对区域微气候的改变会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因此高原山地因其明显的海拔梯度表征成为陆地
学位
通常来说,如何及时有效地去除厨余垃圾中含量较高的有机质及水分,是避免其发酵产生垃圾渗滤液、恶臭气味和微生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的关键,也是“双碳”倡议下垃圾分类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然而,当前大多数国家仍采用直接焚烧法进行厨余垃圾处理,但在不添加任何辅助剂的条件下,厨余垃圾较低的热值使其难以单独燃烧。相关研究表明,对厨余垃圾进行干燥脱水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含水率并消灭部分微生物,减轻
学位
河流障碍物改变了河流的连通性,造成鱼类栖息地破碎化,是鱼类种群衰退乃至灭绝的重要因素。以往关于澜沧江水电开发对河流连通性的影响研究较少,且主要关注干流大坝,忽视了支流上的小型障碍物。本研究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高清遥感卫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澜沧江全流域的河流障碍物做了详细的筛查,首次建立了完整的流域障碍物数据库,并对流域连通性进行评估,分析了澜沧江连通性的现状。对比人工目视解译的
学位
厨余垃圾一般是指在家庭日常烹饪中废弃食用的生料、剩饭剩菜或果蔬等易腐的有机垃圾,水分大,有机物质含量高,盐分含量高,油脂含量高等。目前,厨余垃圾的处理量与产量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因此,厨余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焚烧处理厨余垃圾的减容性效果明显,大多数城市厨余垃圾现在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就是干燥处理。然而,厨余垃圾的含水率会大大降低垃圾的燃烧热值,影响焚烧效率。因此,需要
学位
湖滨带作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区域,是两个生态系统间互相作用与发展的桥梁及纽带。由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湖滨带的天然环境状况频频受到干扰,导致湖滨带湿地功能的衰败以及湖泊水华现象严重等后果。随着《云南省抚仙湖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17-2020)》的顺利施展,湖滨湿地带的生态修复及完善治理俨然成为抚仙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
学位
合理的景观功能空间布局是维持快速城市化地区经济增长和食物供需平衡的重要基础。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演变、人口集聚、工业化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化地区土地资源及其承载的粮食生产等生态系统服务受到干扰,加剧粮食供需矛盾。基于土地利用及其功能转变揭示快速城市化影响下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演变规律,探究城市景观功能空间演变驱动下的食物供给与需求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明确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功能转
学位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的美称,对昆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滇池外源污染负荷增加,水质恶化,加之滇池独特的地理特性和气候条件有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使得蓝藻水华事件频发,给滇池水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为有效防控蓝藻水华,必须对水华及其环境因子进行长期连续监测,掌握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并识别驱动水华暴发的
学位
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跨国河流,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纽带。湄公河上游的水文状况对于下游粮食安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等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日渐加剧,流域内的水文条件也发生了改变。干旱是威胁湄公河流域生态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水文干旱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流域内干旱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以湄公河清盛水文站以上区域为研究区,
学位
生态系统服务是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厘清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是解析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效益提的前提,特别是对自然禀赋较差、人类扰动严重的流域而言更为重要。本文以人地关系紧张的海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流域1980至2018年间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定量评估了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及空间可视化;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相关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