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援助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活动,它是南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方学者有关对外援助的理论探讨较多,主要从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等流派的角度展开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
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提供援助国,是对外援助发展史中的特例。学界对其的研究成果却相对稀少。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对外援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五十多年来,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工作经历了成长、探索、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各有特点,别具时代特色。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援外工作在改革与调整中不断发展,不断谱写着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向发展中国家及急需人道主义救助的地区提供支持援助,进行友好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的成功篇章。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中国建国以来援外形式、内容的沿革,结合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经济外交战略,从中体现出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在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兼具在政治上强调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际主义道德和在经济上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特点,开辟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实施,体现了中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承担大国责任,构建和谐世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