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描述烧伤住院患儿的临床病例特点,总结烧伤发生规律和结局。2.探讨儿童烧伤的危险因素。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统计2013年01月—2015年12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烧伤科0-12周岁患儿病例,指标包括一般资料、致伤情况、烧伤情况、烧伤发生时间、院前处理情况、入院后治疗情况、结局转归。2.按照福建省地理位置,南平和龙岩属于内陆地区,福州和泉州属于沿海地区。比较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烧伤住院患儿的临床病例特点差异。3.自行编制儿童烧伤危险因素问卷,经过二轮专家函询,修订问卷后开展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可靠性分析,最终确定调查问卷。4.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便利选取病例组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烧伤科的儿童。同期选取对照组为相同性别、年龄相差半岁以内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内科、小儿外科的儿童及社区健康儿童,面对面进行调查。5.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估儿童性格、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变量与儿童烧伤发生的关系。将有意义的变量(OR>1,95%CI不包含1)引入列线图模型进一步分析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工作状态在儿童烧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儿童烧伤发生的影响。结果:1.2013年01月—2015年12月四所医院烧伤住院患儿共计4486例。平均年龄(2.6±2.3)岁,中位数1岁9个月。农村户籍3246例,占72.4%,流动人口429例,占9.6%。男童2734例,占60.9%,男女比例为约为1.56:1.0。全自费2750例,占61.3%。烧伤原因以热液烫伤为主(4180例,93.2%),平均烧伤总面积为(9±7)%TBSA,中位数为7%TBSA,男女患者均以轻、中度烧伤为主,严重程度相似(P>0.05)。躯干为最容易受累的部位为,有2697例(60.1%)。全天当中,高发于17:00—20:59,占37.5%。全年当中,4—10月烧伤住院患儿较多,其中7月(480例,10.7%)与8月(454例,10.1%)为高峰期。伤后2h内入院者3647例(81.3%),绝大多数患儿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4167例,92.8%),1周以内出院者2020例(45.0%),住院费用5832(3881,9365)元。2.内陆地区733例,沿海地区3753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相比较,烧伤住院患儿的年龄、户籍、医保情况、严重程度、伤后入院时间、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例、致伤原因、部位、发生地点、日发生时间、月份与季节、手术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文献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二轮函询专家应答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5。调查问卷各维度的信度均在0.823~0.892之间,问卷的一致性信度较好。相同问卷两次调查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P<0.01),提示问卷的重测信度较好。4.本研究共纳入330名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65例。男女比约为1.39:1。农村户籍、非独生子女、母亲无工作或务农、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是儿童烧伤的危险因素(P<0.05,95%CI>1),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母亲晚育、患儿中间型性格是儿童烧伤的保护因素(P<0.05,95%CI>1)。母亲无工作或务农与有工作相比(OR=3.217,95%CI=1.205--8.593)、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相比可增加儿童烧伤发生风险(OR=8.910,95%CI=2.541--31.247),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相加交互的调整OR值为10.792(95%CI=2.081--27.720),交互作用系数(SI)为1.598(95%CI=1.199--5.678)。结论:四所医院烧伤住院患儿总体具有农村、夏季、用餐时间、男童、热液烫伤高发的规律,进一步划分内陆与沿海地区后两者间存在部分差异。农村户籍、非独生子女、母亲无工作或务农、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可增加儿童烧伤风险,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母亲晚育、患儿性格中等可减少儿童烧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