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超材料的电磁模式变换结构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毫米波和太赫兹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大功率毫米波-太赫兹辐射源,传统的微波慢波器件采用基模工作,在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高频结构尺寸小、功率密度低、加工困难、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应用。因此,高阶模式工作的微波器件越来越多的获得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回旋管、光子晶体速调管、高阶模式返波管被提出并被广泛研究。但高阶波导模式无法在自由空间传输,并且难以直接应用,因此需要将其进行模式变换,转成基模或者高斯光束传输。人工超材料是近年新兴的一种电磁材料,是指利用人工工程的方法构建出的一种人工复合结构,性质由几何结构而非材料化学组分决定,这种结构具有一般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特性,具有天然材料不具备的电磁特性。电磁波在人工超材料中传播时,会展现出不同于在普通材料中传播的特性,因此有望实现高阶波导模式到高斯光束的转换。本文基于人工超材料的设计原理,根据波导模式和高斯光束电磁特性的差异,对基于人工超材料的电磁模式变换结构开展了探索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型单元结构的35GHz圆波导TE01模式到高斯光束和一种圆波导TE21模式到高斯光束的模式变换器。利用仿真软件对于单元结构进行仿真,根据相移曲线是否平缓、相移改变量是否足够大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单元层数及层间距。根据频率大小确定总尺寸,根据实际加工情况确定金属厚度、材质以及介质基板的厚度、材质。电磁仿真结果表明,透射场的高斯纯度均达到较好效果。对TE01模式变换器进行了加工和测试。利用功率探头配合位移台对加工完成的TE01模式变换器透射电场进行面扫描测试。在35GHz至38GHz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本文所述模式变换器设计有效、可行。
其他文献
近几年,光纤激光朝高功率、高能量、长波长以及超快方向迅速发展,对激光增益介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玻璃光纤由于较低的热导率、严重的非线性增益以及较低的激光损伤阈值
钛合金因其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但钛合金的塑性高、硬度低、耐磨性差、对微动磨损敏感等缺点限制了其在苛刻条件下的应用。表面织构技术和良好的润滑介质在提升对磨副摩擦磨损性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为增强钛合金的摩擦学特性,本文进行了表面织构及固-液润滑材料改善钛合金表面摩擦性能的研究。首先,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构造不同直径和排列密度的凹坑图案,探
目的:调查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指标,分析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找出目前本社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且为制定针对性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健康体检参加者4 556名,收集其健康体检资料中的年龄、性别、民族、血压、体重、身高、腰围、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吸烟与否、锻
钻井隔水管是连接海底井口与钻井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海洋浮式钻井平台遭遇极端恶劣海况或动力定位失效时,需进行隔水管的紧急解脱作业。隔水管紧急解脱后的回弹是深水钻井面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特别是对鳞翅目夜蛾科昆虫有着很强的致病力,并且能够引起害虫的田间流行病。该菌具有针对性强,对人畜及其它非靶标昆
本文采用液态浸渍法成功制备了铸态(B_4Cp+SiCw)/ZK60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与基体合金进行了不同变形温度与应变速率条件下的高温压缩试验,并研究了其高温压缩变形行为。阐述了高温压缩工艺对复合材料与基体合金高温压缩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峰值应力拟合构建了本构方程。绘制出复合材料与合金的加工图,确定了最佳热加工区,并在此热加工工艺条件下对复合材料与合金进行热挤压变形,对挤压变形后的材料进行力学性
复杂的系统通常由大量相互联系的组件所构成,这些复杂的系统往往可以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描述。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视角中,复杂网络是描述庞大而复杂的现实世界的系统图数据
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造型活泼等
海洋立管系统是海洋石油钻采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的油藏经采油树、防喷器、海洋立管等装置传输到FLNG或者穿梭游轮,立管还可以用于前期开采,作为钻井工具使用。海流经
沉积物是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中营养物质的供给、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沉积物作为污染物的最终汇聚地,污染物的二次释放对水环境存在不可小视的危害。渭河陕西段西安、咸阳、渭南等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河流重金属污染现象明显,尤其是从咸阳-西安段河道中重金属Cr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本文以渭河渭南和咸阳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环境微生物技术与土柱模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