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提琴这件乐器在欧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发展的过程,才流传到中国,在中国早期的传承中,经过清朝的皇宫,袁世凯的宫廷乐队,沙皇俄国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与日本殖民主义的影响的过程,受到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音乐的交融和二战爆发流亡到中国的犹太音乐家的影响,直到军阀纷争的北平的北大音乐传习所,经历了文革的停滞期,我们可以看出大提琴艺术发展的每一步脉络都和时代与政治背景紧密的联系着。近250年,也是中国政治时局最颠簸混乱的年代,无论时局如何动荡,大提琴或者说西方的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一直在不间断的延续着,所以从某种层面上说,音乐的传播又不受任何政治背景的影响,因为人类对音乐美的追求是人类天性的历史必然,不可阻碍的。值得人们记住的是那一位位坚持音乐信念的音乐家们,他们才是推动着音乐发展时代车轮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坚持信仰和对音乐事业的虔诚令人敬佩,是这些音乐家将大提琴这件欧洲乐器种植在了中国这片土地上,让大提琴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发展成今天的面貌。笔者认为,东西方的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方文化发展和音乐风格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不尽相同,由此也演化出了不同的演奏技法,如何在音乐创作上,乐器的演奏中和思想表达中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是每一位音乐创作者面临的课题。宣传和推广演奏中国的历史文化,使中国传统音乐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国每一个音乐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义务。作曲家们对待大提琴作品“民族化”所经历的思想及创作观念的转变。在新时期的中国大提琴音乐的创作中,一些作曲家找到了传统与现代很好的结合点,无论是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宗教信仰,什么传统习惯,人类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是基本一样的。只是不同的反应在其所表现内容、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的差异上。作曲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本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来体现这个民族的精神,如何体现创作者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如何通过理解反映这个民族在社会生活、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性格的特点,是摆在民族化创作这一名称最关键的问题。这种音乐创作的思路,也如何使大提琴这门乐器的音乐艺术创作更加向民族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和趋势。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对不同时期大提琴音乐创作情况进行整理研究,找出内在的发展规律,发掘更多优秀的中国当代大提琴作品,使其在表现内容,审美追求,音乐风格,演奏技术,音乐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更加科学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