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主义角度对京剧翻译的初探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日益频繁。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传播,已经从单纯的文化交流层面,上升到增强本国文化影响力,建构民族文化身份,建立全球话语权的意义上来。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深为中国人民喜爱,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逐渐为全世界所关注。京剧文化的弘扬,对于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建构民族文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相应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匮乏,长期以来,京剧翻译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本文以功能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在明确了京剧翻译目的的基础上,对其策略进行初步探讨,并结合实例,从京剧术语、京剧剧目名称和京剧唱词三个方面试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本文指出,在全球化环境中,京剧翻译的目的,已经从单纯的推进文化交流,上升到建构民族文化身份,增强国家软实力,确立全球话语权的层面。同时,由于京剧是一种艺术性极高的戏剧表演形式,它的可表演性就目前而言,翻译尚不能兼顾。这里,京剧翻译的产品指的是供阅读的翻译作品,不论它是以文本形式出现或者是作为演出字幕出现。基于上述翻译目的,异化策略的采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同时,异化翻译也必须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否则,生硬晦涩的译本会使读者望而却步,文化传递乃至文化身份的建构更是无从谈起。   通过从功能主义角度对京剧翻译的初探,本文希望能对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本质和目的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对京剧翻译乃至戏曲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对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进行了研究。异于西方传统哲学,存在主义缺乏本体论的探讨,具有非理性倾向,强烈关注生命和人生问题。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同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Jean Rhys,1890-1979)生于多米尼加。1966年她发表长篇小说《藻海无边》(Wide Sargasso Sea)后,受到读者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简·里斯也因此获得英国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