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的第一个对象,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一切社会批判的开端。宗教批判思想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他探索政治、经济、无产阶级革命等后续哲学命题的大门。因此,对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的研究甚是重要。本文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入手,纵向叙述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横向梳理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内容。之后阐明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定位——意识形态批判,指出由于马克思哲学是对过去一切旧的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因此其宗教批判也贯穿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核心;宗教是异化的一种,马克思对宗教的消解是马克思哲学对一切异化的消解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消解一切异化,即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宗教的终结,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唯一归宿。本文探讨的是马克思哲学框架中的宗教批判思想,而不是对宗教或宗教学本身的探讨,文中涉及马克思的宗教观点亦是为阐明其宗教批判服务,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哲学运思方式。本文共分四部分,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第一部分是“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的历程:从唯心主义立场到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分两部分:(一)早期的宗教批判;(二)唯物史观立场上的宗教批判。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发展过程,梳理了马克思在青年作文、博士论文、《莱茵报》、克罗茨纳赫、《德法年鉴》以及1844年之后各个时期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思想,阐明了马克思的批判宗教立场已从不成熟的唯心主义走向了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二部分是“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的内容:宗教的本质、历史和社会功能”,分三部分:(一)宗教的本质;(二)宗教的历史;(三)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论述了宗教的政治维护说、自我意识异化说、无本质说等本质观;宗教的历史起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观;宗教的鸦片说、外衣论和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等社会功能观。揭示了马克思对宗教的认识实质上就是对宗教的批判,宗教批判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批判。第三部分是“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的方法: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意识形态批判”,分两部分:(一)宗教批判即意识形态批判;(二)宗教批判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对人的解放。主要论述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丰富内涵,对宗教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方法是批判宗教产生、发展的现实基础,即物质生产;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人”的含义、共产主义的实质以及对“共产主义是不是新宗教”的解答。此章论述与第一章的内容有部分重合,但论述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第一章从马克思宗教批判发展的轨迹纵向切割,旨在梳理发展过程;第三章从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方法横向分析,重点论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批判定位。第四部分是“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的价值:理论创新与现实意义”,分两部分:(一)理论创新;(二)现实意义。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在理论上对前人宗教批判的革命性突破:根源批判突破了旧唯物主义的前提批判,实践批判突破了唯心主义的理性批判,共产主义设想超越了政治国家。本章还研究了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下,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处理国内和国际的宗教冲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