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日益复杂,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根据计算,2006年末,我国人均GDP已达2040.13美元,这标志着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做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有效地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社会总供求,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良好愿望。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至此金融部门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实践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同时,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举调控经济的办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摒弃行政手段,更多更科学地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主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基本目标的一致性提供了二者协调的可能性;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政策效力,又使得二者的协调成为必要。另一方面,基于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都不确定的实际,最佳的策略也是政策组合而不是单一依赖某一个政策。实际中,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加之两大经济政策作用机理不同,政策传递渠道不同,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差异,容易发生政策目标相左、政策效力相互抵触的情况。科学地阐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的作用机理,指出二者充分协调、有效发挥政策效力的前提和基础性条件,是增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有助于充分发挥政策联合效应。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个案调查、中外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阐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理论入手,对我国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实践上的研究做了概括。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协调轨迹,通过同发达国家政策协调实践印证比较,提出了我国在政策协调实践上存在的问题,并从畅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完善政策微观基础,加强决策部门协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建议。最后,结合当前经济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的突出问题,分析出台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经济背景,并就当前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