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青岛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及危险因素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的效果及不足。方法:通过选择在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2月31日期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在青岛市主要4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共有567例进入本次随访研究,随访期间不明原因死亡8例(1.4%),失访31例(5.5%),完成随访者总计528例,随访率达93.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患者出院时、1月时、3月时、6月时及12月时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应用情况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观察指标:体重、吸烟及戒烟、血压、血糖、血脂情况、二级药物服用情况及发生MACE等。结果:(1)完成随访的患者中男性333例(63.1%);同时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者287例(54.5%),有吸烟史者210例(39.8%),有糖尿病者177例(33.5%),有高血压者342例(64.7%),有血脂异常者299例(56.6%),有家族史者195例(36.9%),其中单支病变者182例(34.5%)、双支病变者232例(43.9%)、多支病变者114例(21.6%)。(2)完成随访的患者在出院阿司匹林、波立维/替格瑞洛、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等二级预防药物的服用率分别为98.0%、99.6%、98.5%、69.5%和85.6%。其4类药物中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最高,仅有3例患者因体内存在活动性出血或胃溃疡活动期未应用。出院1月阿司匹林、波立维/替格瑞洛、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等二级预防药物的服用率分别为98.3%、99.6%、98.1%、74.2%和81.6%;出院3月服用率分别为95.6%、94.9%、96.6%、68.9%和71.5%;出院6月服用率分别为94.7%、93.2%、87.5%、61.8%和68.4%;出院12月服用率分别为91.3%、90.7%、83.7%、50.7%和67.7%。此外同时服用二级预防药物中的3种药物在出院、出院1月、出院3月、出院6月及出院12月的服用率为:89.4%、86.9%、80.2%、61.4%和50.0%;同时服用4种药物在出院、出院1月、出院3月、出院6月及出院12月的服用率为:68.9%、64.5%、56.8%、35.2%和30.6%。统计分析表明: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服用3种药物及服用4种药物的服用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其下降趋势与住院比较下降明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将青岛市某家省级三甲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218例患者、青岛市三家代表性市级三甲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310例患者分别分为A组与B组,统计分析表明A组与B组中: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3种药物的服用率下降趋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出院6月及出院12月,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及出院1月A组与B组的各类药物的服用率差距不明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出院12月比较A组与B组各类药物的服用率情况,抗血小板药物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3种药物的服用率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及血脂异常史比例均高于单支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患者吸烟史及高血压病史比例均高于单支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狭窄程度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血脂异常史进入回归模型,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血脂异常史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独立相关(P<0.05)。(5)随访期间患者戒烟由出院1月的75.2%下降到出院12月时39.0%,体重指数达标率由出院1月11.8%,3月18.1%,6月27.2%提升到出院12月时39.0%;血压达标率由出院1月63.7%,3月59.6%,6月51.5%下降到出院12月41.5%,血糖达标率由出院1月最低的52.9%至出院3月最高的64.1%之间波动,血脂达标率由出院1月35.4%,3月42.8%,6月35.8%下降到出院12月仅20.5%,将患者出院12月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戒烟、体重达标、血压达标及血脂达标的可控危险因素的达标率较出院1月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随访期间共有82例患者发生定义的MACE(15.5%),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生MACE的患者在继续吸烟、血糖未达标及血脂未达标高于未发生MACE的患者,而正规服用他汀类、正规服用ACEI/ARB类、正规服用3种药物、正规服用4种药物比例低于未发生MACE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ACE的患者在正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组、正规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戒烟成功、体重达标者、血糖达标者、血脂达标者、体重未达标者及血压未达标者发生率与未发生MACE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二级预防药物的服用率逐渐下降,未规范服用二级预防药物可增加患者MACE发生。患者可控危险因素达标率低,可控危险因素不达标可增加患者MACE发生。同一地区不同医院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服用率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