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发病年龄较早、病程较长的精神类疾病。反复出现难以消除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主要特征。同时强迫症患者还存在注意、记忆、决策能力和抑制功能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减退。目前研究认为以纹状体为核心的“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神经回路功能连接异常是强迫症产生的神经病理基础。同时有研究显示小脑及其通过与大脑形成的小脑-大脑神经回路在功能上与上述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而一些病例报道中也多有提及小脑器质性损伤导致强迫症发病案例。然而目前针对强迫症小脑的研究较少,结论也并不一致。且由于以往对小脑功能连接的研究依赖于特定网络中基于先验假设的种子,可能会导致由于实验样本的改变而影响结果。而鉴于强迫症样本的异质性,有必要采用无假设的方法进行研究。故本次实验采用比率低频振幅和功能连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一种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强迫症患者小脑及其相关小脑-大脑回路功能连接进行研究。目的探讨静息态下强迫症患者小脑自发功能活动及小脑-大脑回路的异常改变。方法共纳入30例强迫症患者,及性别、年龄、教育年数与强迫症组无显著差异的26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采集所有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以体素为单位获得静息态下全脑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fALFF)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定位两组被试位于小脑的fALFF值改变显著脑区域,使用具有异常fALFF值的小脑区域作为种子区域进行基于种子区的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评估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最后对患者磁共振数据及Y-BOCS评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小脑左侧Crus II区(MNI坐标:-11,-83,-40,t=5.392)、左侧Lobule VIII区(MNI坐标:-30,-63,-57,t=4.525)、右侧Lobule VIII区(MNI坐标:24,-69,-60,t=4.883)fALFF值增高,其中小脑左侧Crus II区fALFF值与Y-BOCS总分呈正性相关(r=0.381,P=0.038)。基于上述改变脑区域的种子相关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显示:强迫症患者小脑左侧Crus II区域与右侧纹状体(MNI坐标:18,24,12,t=-3.596)、左侧Lobule VIII区域与右侧背侧纹状体(MNI坐标:15,24,12,t=-3.782)之间FC值减弱,右侧Lobule VIII区域与右侧背侧纹状体(MNI坐标:12,24,0,t=-3.759)及右侧前扣带回(MNI坐标:12,41,0,t=-3.732)之间FC值减弱,其中右侧Crus II区与右侧背侧纹状体连接强度与Y-BOCS总分呈负性相关(r=-0.432,P=0.017)。结论小脑可能在强迫症神经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脑和CSTC回路之间功能连接的改变可能参与了强迫症的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