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感染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且P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难题。研究发现,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膜蛋白OprD2表达缺失以及产生金属β-内酶胺酶(以IMP、VIM多见)两方面。本研究拟分析我院早产儿PA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体外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耐药性形成的影响及对OprD2、VIM-2、IMP-9、Inti1基因影响。 对象与方法: 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NICU送检标本中PA培养阳性的115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剔除足月儿病例、重复病例及定植者后共有53例入选,回顾性分析53例PA感染早产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耐药情况。 基础研究:实验组为 hUCMSCs组,对照组为细胞对照组(人肺成纤维细胞, normal human lung fibroblast, NHLF)和空白对照组。在次抑菌浓度肉汤诱导PA耐药传导过程中,hUCMSCs组和NHLF组分别加入其与PA共培育的上清液,空白对照组加入细胞培养液,观察三组诱导耐药所需代数以及抑菌圈的大小。在诱导耐药前后分别采用K-B法及Real-time PCR法测定PA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OprD2、VIM-2、IMP-9、Inti1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53株分离自早产儿临床标本的PA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曾经被认为治疗多重耐药性PA感染首选药物的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50.94%和49.06%。而对于临床常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的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2.45%)、头孢吡肟(92.45%)、哌拉西林(90.57%)和头孢他啶(88.68%)。 经次抑菌浓度的亚胺培南诱导后,hUCMSCs组耐药性的出现较NHLF组及空白对照组延迟,NHLF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诱导的第17代出现亚胺培南耐药,而hUCMSCs组于第19代出现耐药性。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诱导耐药后PA中OprD2表达量较诱导前出现减少或消失。其中hUCMSCs组OprD2的表达量减少至诱导耐药前的10.96%,而NHLF及空白对照组OprD2无表达,即诱导后出现OprD2基因缺失。在诱导耐药前后的PA株中均未检测到VIM-2、IMP-9、Inti1基因的表达。 结论: 1.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2.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延迟PA耐药性形成的作用。 3.外膜蛋白OprD2表达量减少或缺失是引起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 4.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延迟PA耐药性出现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分泌抗菌肽LL-37和人β防御素-2从而起到抑制OprD2表达减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