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第一步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目前阶段,学生的提问能力仍然有待提高。以人教版为例,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穿插着相当数量的科学史。鉴于科学史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本研究将“基于生物科学史教育培养高中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作为选题,探讨生物科学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方面的应用。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准实验研究法四种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与界定相关概念,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编制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为了解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本研究分别对学生与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提问能力不理想,具体表现在:批判精神欠缺、提问习惯不佳、提出问题的数量尚可但质量偏低、问题表达能力一般;影响提问能力的客观因素有社会文化背景、课堂氛围与教学方式;影响提问能力的主观因素有缺乏扎实的知识网络、缺乏质疑精神、缺乏学习与提问的兴趣。以前期的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为基础,从四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第一,培养学生学习与提问兴趣的策略——将科学家生平或探究趣事穿插于教学、将科学家的故事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第二,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的质疑精神;第三,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的策略——以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为线索设计教学、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第四,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将以上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结束之后考察学生提问能力、学业成绩的变化。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提问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批判精神存在极显著差异;提问习惯存在显著差异;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问题表达无显著差异。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研究结论:第一,本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与学业成绩的提高;第二,运用科学史时,应紧扣教学目标对科学史素材进行选择与设计;第三,运用科学史时,应不断探索多样性的呈现方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切实可用的教学策略与案例,为“核心素养为宗旨”这一基本理念的落实添砖加瓦。由于笔者自身的局限,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缺少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分类有待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