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BsAg、HBsAb双阳性的HBV感染者体内HBV基因组准种的分布特征,从HBV准种异质性角度探讨HBsAg、HBsAb双阳性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HBsAg、HBsAb双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3例为实验组,单纯HBs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2例为对照组。取入组患者的血清,提取血清HBV-DNA, PCR扩增HBV-DNA全长,将PCR产物回收后进行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HBV-DNA基因组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HBV准种系统发育树、准种复杂度、准种多样度等。比较两组HBV准种pre-S1、pre-S2和S蛋白上单个氨基酸的变异。比较两组间HBV准种HBcAg、LHBsAg及HBxAg的氨基酸变异指数和单个位点的熵值变化。并统计所有克隆株插入和缺失的情况。[结果]1.5例患者共获得50株全长克隆,每名患者8-13个克隆株。实验组中两名患者为C基因型,一名患者为B基因型;对照组中B基因型和C基因型各一名。实验组患者的HBV全基因组准种复杂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LHBsAg(氨基酸水平)和MHBsAg(核苷酸水平)功能区段的准种复杂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不同患者的准种克隆株分别聚在一起,并且所有克隆株分基因型聚在一起。在C基因型准种中,来自HBsAg和HBsAb双阳的两个患者聚在一起,与HBsAg阳性的患者分离。3. HBsAg和HBsAb双阳HBV准种相对于HBsAg阳性HBV准种多样度的最大净变化值出现在HBx基因(d(aa)和dN)和CP/C基因(d(nt)和dS)。4.对于基因HBsAg“热点变异”aa126,只有C基因型的患者N23有4个克隆株发生了该变异。C基因型的患者N24有3个克隆株发生了pre-S2上aa33位点的变异,B基因型的实验组患者所有克隆株均发生了该位点的变异,对照组所有克隆株均未发生该位点的变异。5.在LHBsAg中,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实验组患者的熵值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患者(秩和检验,p<0.05)。对于C基因型的实验组患者,pre-C/C蛋白的熵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秩和检验,p<0.05), HBx蛋白的熵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秩和检验,p<0.05)。[结论]1.HBV以准种的形式存在于感染者体内,HBsAg和HBsAb双阳性者较单纯HBsAg阳性者的HBV准种构成更复杂。2.不同患者的准种克隆株具有独立的起源。在C基因型HBV准种中,HBsAg和HBsAb双阳患者HBV准种可能具有相似的进化模式。3.Pre-S2蛋白上aa33是重要的B淋巴细胞表位位点,该位点的变异可能是引起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重要因素。4. 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的HBV可能通过提高LHBsAg上抗原表位内的氨基酸变异频率,以改变LHBsAg抗原性和与抗体的结合力,从而导致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