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瘢痕中粘着斑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B和核因子κB的表达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 scar,PS)是真皮损伤后组织异常修复的结果。它发生在创伤、感染、烧伤后,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s)的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疼痛、骚痒、瘤样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瘢痕领域的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认识了病理性瘢痕的生物学基础:即修复细胞(主要是FBs)的大量增殖与凋亡抑制、ECM中胶原合成与降解失衡、部分细胞因子的大量产生及其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病理性瘢痕FBs的生物学行为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点,信号传导通路激活使FBs大量增殖在纤维化疾病中的意义已引起关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非受体型的酪氨酸蛋白激酶,主要参与整合素介导的信号传导。整合素激活FAK后进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edylinositol-3 kinase,PI3K/AKT)途径。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作为PI3K途径直接的靶蛋白,在该信号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protein kinase B,P-PKB)为其活化形式,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对抗细胞调亡、调节细胞周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对细胞内许多基因的表达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为PKB的下游信号蛋白,在外来信号刺激下,抑制性蛋白IκB降解,NF-κB从其复合物中解离,才能进入细胞核,与胞核内特定的DNA序列,发挥其转录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与FBs表面整合素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PI3K是整合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之一,整合素介导的PI3K途径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被证实。在肿瘤基质和病理性瘢痕中都伴有整合素的过度表达。研究PI3K途径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的关系,将有助于揭示病理性瘢痕发生的机制,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课题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探讨FAK、P-PKB和NF-κB在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揭示PI3K途径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系,以便为预防和治疗病理性瘢痕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选用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取材部位为面、颈、胸或四肢等。正常皮肤取自皮肤移植供皮区的全厚皮肤,取材部位为四肢、腹部或背部等。所有标本均有详细的完整病历和随访记录、均未行放疗、激光或免疫等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瘢痕疙瘩10例,增生性瘢痕30例为病理性瘢痕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5(20.8±9.1)岁,病程0.6~6.0(2.3±1.4)年;非病理性瘢痕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50(21.5±11.3)岁,病程0.5~5.0(2.3±1.6)年;正常皮肤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64(23.5±11.6)岁。本课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SP法),分别检测PI3K途径中的FAK、p-PKB和NFκB在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在病理性瘢痕中FAK、p-PKB和NF-κB表达的相互关系。所测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FAK蛋白免疫组化结果病理性瘢痕中胶原结节、漩涡状结构中的大部分FBs胞浆阳性着色,阳性表达率为65.00%(26/40)。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部分FBs胞浆阳性,着色较淡,阳性表达率为35.00%(7/20)。正常皮肤组织中FBs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5.00%(5/20)。病理性瘢痕与非病理性瘢痕、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PKB蛋白免疫组化结果病理性瘢痕中p-PKB主要表达于FBs胞浆,阳性信号主要集中在胶原结节、漩涡状结构中,阳性表达率67.50%(27/40)。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和皮肤基底层细胞胞浆亦呈阳性。在非病理性瘢痕的FBs胞浆中部分表达,阳性表达率40.00%(8/20)。正常皮肤中则大多缺乏表达,阳性表达率20.00%(4/20)。病理性瘢痕与非病理性瘢痕、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F-κB蛋白免疫组化结果NF-κB在细胞胞浆或/和胞核着色均呈棕黄色为阳性标志。病理性瘢痕胶原结节、漩涡状结构中的大部分FBs胞核或/和胞浆阳性着色,阳性表达率为72.50%(23/40)。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层细胞亦呈阳性。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部分FBs胞浆或/和胞核阳性,阳性表达率为40.00%(8/20)。正常皮肤组织中NFκB蛋白主要分布于少部分FBs、表皮基底层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或/和胞核中,FBs阳性表达率为35.00%(7/20)。病理性瘢痕与非病理性瘢痕、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FAK的表达与p-PKB、NF-κB表达关联性分析病理性瘢痕组中,FAK表达与p-PKB蛋白表达、FAK蛋白表达与NFκB蛋白表达、FAK表达与NF-κB蛋白表达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1.FAK在病理性瘢痕中FBs胞浆中呈高表达,提示一些细胞因子(TGF,PDGF等)可能通过刺激FBs表面整合素的表达并使局部FAK酪氨酸磷酸化而激活,FAK进一步激活下游信号传导(Ras/MAPK途径,PI3K途径),促进FBs的异常增殖,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2.p-PKB在病理性瘢痕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激活各种因子参与了FBs的分化、增殖或对细胞因子的调控,抑制其凋亡,促进病理性瘢痕形成。3.NF-κB在病理性瘢痕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bcl-2、C-myc、Cyclin D1基因表达、促进抑制死亡受体(DR)凋亡途径基因的转录,上调阻止DR途径凋亡蛋白的表达、干扰p53的转录,抑制p53诱导的凋亡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4.FAK、p-PKB和NF-κB在病理性瘢痕中呈正相关性表达。FAK、p-PKB和NF-κB表达可能通过正反馈调节而发挥协同作用,刺激FBs的过度增殖,抑制其凋亡。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两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日语借词作为长时间以来中日两国跨文化交际的产物,对将来更深入的文化交流有着深刻的
为了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成熟市场之间以及新兴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是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在国际市场间的传染效应,采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和
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的分析,指出中华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源流。日本文化无疑是当今世界强势文化之一,而中华文化也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文化,既然日本文化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进行,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地理
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氤氲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振兴于建国后.本学派创始人王秀春(1884-1954)先生,系关中西府岐山名中医.自2012年底本学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
目的明确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4月连续22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结果上
<正>患者,男,45岁。初诊日期:2016年5月7日。主诉:反复项部瘙痒伴苔藓样皮损3年余,加重1月余。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项部瘙痒难忍,搔抓破溃后伴淡黄色渗液,无水疱、脓疱,
本文在给形容词做适当分类的基础上,以HSK考试一、二、三级词汇大纲中的形容词为考察范围,通过实际的调查与实验,发现母语为俄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形容词时有一定的特点:在汉语
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民航业的发展现状及需求,对民航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对当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行业标准的"六位一体"学
试验测试精度一直是试验测试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减振器性能对于汽车的整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性能的试验测试精度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由于减振器性能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