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人类社会的伦理生态表现为无序和脆弱,无力承负现代社会的发展所要求的伦理定向和伦理制约任务。全球伦理对话即以此为背景展开。伦理对话所产生的普世伦理规则体现出整合伦理资源和统一散乱人心的意图,并以避让和互惠为根本指导精神。此精神来自对人类历史上冲突的反思和对文明冲突的现实忧虑,这一反思和忧虑的基本共识是对消极自由的认同和倡导,具体体现即是所谓全球伦理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规则作为前设伦理承担预防人类冲突的重大使命,然而烽烟四起的现实人类处境使这一机制面临落空的危局。然而,在进一步的解析中发现,金规则内在包含后设的处置机制,即对已经发生的伤害的宽恕。对这一后设伦理命令的认同与遵循意味着可能要承受空前的压力和牺牲。在现实中依然强劲运转的现代性理念——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及其负面效应与金规则呈现尖锐对立,在宽恕中人们只能承担义务而无法获得正当的权益,使金规则在现实中遭遇到沉重的落实负担。义务论负担的最大挑战是对义务本身的合理性辩护,特别是当此义务的落实对自身造成巨大损失时必须寻求力量使这一损失的承受成为可能。基督宗教的宽恕观在信仰的形式下以其独特的方案有效应对了人际伤害,为全球伦理的义务落实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论资源。 基督宗教的宽恕观建立在其所认信的神性之爱的基础上。以旧约和新约为核心的基督宗教提供了以救赎为主题的信仰叙事。人因始祖的不义而获原罪,在苦难中无力自救,上帝派独生子耶稣至人间拯救世人,以被钉十字架的方式为人类赎罪,体现了上帝对人类的深爱。耶稣的教导和行为成为基督宗教宽恕观的核心与基石。爱人如己和爱邻人、爱仇敌是宽恕观的重要内容。源自上帝之爱的诫命具有其信仰上的神圣性,而博爱精神中所体现的对他人甚至对与己为敌的人的关怀与尊重却成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伦理准则,脱去其信仰的形式,“爱到底”的精神为义务论伦理提供了可以选用的有效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从基督宗教的宽恕观可以引申出对伦理自律的审视。义务论只有以自律的方式才能获得最终的落实。因此,信仰成为自律伦理的必然指向。康德义务伦理思路的走向为此提供了重要参考。 人类的信仰是人类的独特财富。人类的现实并非人类的应然,在现代进程中,人类安身立命的根基己经被根本动摇。对现代性问题和现代伦理生态的反思与改造必须立足于人自身的自律,而自律的能力又必须要求人自身有牢固的人生支点。只有重塑信仰,信奉全球伦理规则的个人才能在汹涌的时潮中挺立并获得改造现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