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带锁髓内钉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我院创伤外科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年龄为(39.57±3.73)岁;身高为(165.33±9.86)cm;体重为(51.46±2.21)Kg;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分型,II型100例,III A型100例。主要针对皮肤破损不严重的Gustilo II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均可以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进行处理。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胫骨骨折的类型以及皮肤损伤程度,将入组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统计并记录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引流量,术后Hb的含量,红细胞压积(HCT),下肢周径,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的情况,采用Johner-Wruhs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畸形愈合、骨折迟缓愈合、关节功能受限等)。结果:本研究共有212例胫骨骨折的患者入组,12人失访,随访率为94.3%。(1)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的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胫骨骨折的左右侧,胫骨骨折的位置以及致伤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的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麻醉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要明显少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5)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红细胞压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1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7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30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AOF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早期正确的清创及固定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关键;(2)对于GuestiloII型、IIIA型骨折一期应用髓内钉固定是安全的;(3)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僵硬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