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空间表现,是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载体。城市面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生存品质。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与结构的发展,作为衡量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在沿海特别是群岛型城市发展研究甚少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舟山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的演化过程、特征、机制与模式研究,不仅期望能充分认识舟山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揭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内在规律,丰富舟山特色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提高城市协调发展的能力。更着力于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对后来者在城市空间研究中提供一点参考性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思考,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城市空间理论,保持城市特色略尽绵薄之力。本文运用城市空间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建筑、景观、经济、生态、人文地理等多种学科,以舟山群岛市辖范围内本岛及周边主要住人岛屿为研究对象,以唐开元至今1200余年的历史为时间范畴,针对舟山群岛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纵、横,多层面的比较研究,揭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封建时期——自然共存、近现代——突变混杂、当代——有机聚合。并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深层结构(政治政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舟山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模式:古代舟山——海防重镇、近现代舟山——海港渔都、当代舟山——海天新城。基于群岛型城市空间要素组成的特殊性,分别从群岛核心结构、群岛平面与立面的轮廓线两个方面,剖析舟山群岛城市空间要素的演变。同时,以舟山群岛为例探讨群岛型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的演化规律;寻找其中具有较强的持久性、适应性、合理性的形态结构;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群岛型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形态布局与科学的规划原则。最后,结合目前舟山产业空间结构的集聚与扩散效应明显,本土半岛化进程加快的背景:提出对未来舟山城市化发展与地域特色保护的一点建议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