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现代化不是消灭农村,而是让农村变得更美好。然而,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市场化的冲击,乡村精英的流失以及农村政策的失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农村的衰败为其现代化神话标注了一个尴尬的注脚。如何解决乡村的衰败,重新为农村注入活力,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本人有幸到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亲眼目睹了台湾地区农村的发展和繁荣,了解到台湾地区之所以能够在现代化过程中避免农村的衰败,得益于他们富有深刻意蕴的社区营造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湾地区社区营造个案经验的梳理、分析,探索同文同种的台湾地区在社区营造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本文主要关注台湾农村社区营造实践中社区自主性培育问题。在台湾崁顶社区农村再生计划发展过程中,通过建构社区认同、凝聚价值共识来促进地方民众对社区事务的主体性参与,并在协力行动的实践基础上实现农村再生。农村再生营造不仅塑造了地方民众参与的自主性,也触发了“在地发声”的地方主体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地方民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崁顶社区农村再生计划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它在社区营造过程中基于公民权利为基础建构社区居民自主性,藉由“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双向沟通提升公民参与,通过自发性的全民参与机制增强在地性意义。我国台湾地区农村社区营造的这一经验对大陆社区建设的主要启示是,要积极培育农村社区居民自主性,重视在地居民公众参与的主体性,保障公民权利的发挥助推在地发展,挖掘乡村底蕴找回在地尊严,以此促进农村社区自主性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