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威廉·戈尔丁的小说《教堂尖塔》的艺术特色,探究威廉·戈尔丁在这篇小说中创造神话的方法,从而证明威廉·戈尔丁在《教堂尖塔》中对于“什么是人”这一原真理作了真诚地艺术探究;小说《教堂尖塔》是基于真实人类经历的关于人性的神话。大体而言,在此小说中为威廉·戈尔丁的神话创作奠定了基础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小说的三个方面,即:小说的叙事技巧,小说中的意象与象征和小说的语言。
第一章通过回溯尖塔的建造过程和教长乔斯林自我发现的过程,分析了小说双层结构及第三人称叙事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及其重要性。小说的双层结构令小说产生了一种极端清晰明了而又极端晦涩难懂的双重印象。而这一印象恰恰是威廉·戈尔丁想通过小说表达的意义的一部分,通过创造这一印象威廉·戈尔丁在告诉我们,无论看似多么简单的人类行为都不可避免地暗含着一系列的复杂的动机,而这些动机,有些,人们自己都理解不了;人类行为的简单性背后总是隐藏着人性的复杂性。小说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在整篇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叙事角度都被局限在了教长乔斯林的视角中,这一特点很自然地使小说产生了诸如悬念,歧义,醒悟等艺术效果。其中醒悟这一艺术效果是神话艺术特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通过教长乔斯林惯于捕捉虚幻的双眼,威廉·戈尔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寓言里的世界,而这一世界独立于真实世界之外,主要存在于教长乔斯林的意识之中,这样以来,寓言的世界在真实的世界面前被恰当地削弱了。这一削弱其实是威廉·戈尔丁创造其关于人类经历中所体现的整个人性神话的前提,因此寓言的世界必须被吸纳到真实的世界之中。
第二章对小说中的象征及意象进行分析。神话评论家认为象征的运用是神话的艺术特色之一,因此本章对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作了细致的分析。小说中作者通过大量运用意象和象征创造了一个超自然的寓言里的世界,而这一点也是神话的特点之一。这些意象能够把神话浓缩到具体实在的形象中,从而使这一神话萦绕在读者心中。这些意象的功能就如那些表现神话题材的雕塑和绘画一样。另外,就其结构功能而言,它们使整篇小说浑然一体;从主题意义上而言,它们又是展现思想及其转化的媒介。本章将对小说中四大意象进行详细分析。(1)小说的主要意象就是尖塔本身,其象征意义复杂含混。从宗教层面上看,它是“祈祷的图表”,“石头圣经”和“石制的启示录”,然而当它被置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之下时,它便立即失去了所有宗教的光环而变成了令人厌恶的巨大的阴茎。从哲学角度而言,尖塔象征着既具创造性又具破坏性的人类意志。(2)小说中的深坑意象有两个层面的象征意义:当它从宗教的角度被解释时,它象征着地狱以及异教的黑暗力量;而在心理学角度看,它又象征着教长乔斯林灵魂中黑暗的部分,也就是弗洛伊德称之为本我的部分。(3)榭寄生这一意象首先象征着教长乔斯林造成的人的牺牲,时常提醒他潘格尔和古迪之死,同时它也象征着乔斯林修造尖塔的复杂内涵;另外它还象征着乔斯林灵魂的黑暗面使他自己成为一块“没有风干的木料”。(4)苹果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意象,它既包含神圣的东西同时也包含着世俗的一切。乔斯林最后所得到的对人性的领悟都浓缩于此意象之中,既人性犹如苹果树的枝干不止一枝,他所修建的尖塔就如苹果树的躯干冲天而上,然而同时又四外延伸,犹如人类行为及他们的动机背后所隐藏的复杂的人性。总之,苹果树所展现的是人性的宏观整体。当然它也象征着人的堕落和原罪。(5)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一组意象和其他次要意象在它们的结构功能和象征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章旨在证明威廉·戈尔丁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语言是一种神话语言。第一部分分析小说语言特点,阐明威廉·戈尔丁的语言总是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强烈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由于这一语言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它能够使我们对其所描述的东西在脑海中形成栩栩如生的画面。这一语言特点对神话的创作很重要,因为神话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从中提炼出什么宗教的或是哲学上的观点,而是在于它具有使读者在阅读中经历神话并使其思索的力量。第二部分分析一些语言技法的艺术效果,阐明这些语言技法不仅使作者能够迅速进出乔斯林的脑海,而且还能使他表达主人公在思索时思想意识的不同层面。另外这些技法的运用还能够使以变化的角度审视乔斯林的内心。
结论部分,首先将伊索寓言里的世界与本小说中的寓言世界的特征进行了区分从而排除了可以把本小说归于寓言的可能性。接着为了加强论点,本文又将《教堂尖塔》与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进行了对比,并指出小说《教堂尖塔》就如《俄狄浦斯王》,是对“什么是人”这一原真理的真挚的艺术探索。最后得出结论,即小说《教堂尖塔》以尖塔作为人类真实经历的标志,创造了一个基于真实人类经历的关于人性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