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野作为60年代出生艺术家,与1960这代人一样都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节点:文革与改革开放。60这一代经历过急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变革,面临过消费时代的来临与大量先进西方思想的涌入,他们既带有文革时期留下的情感烙印,又怀揣着对新事物的好奇,急切地释放个人意识并偏执地彰显自我。刘野他虽身在其中,但与他人的艺术表现稍有不同,他很少关注沉重严肃的议题而转向自我世界的建构之中,他通过一副副天真无邪的童颜面孔或感伤或戏谑的旁观这个现实世界,并将感悟与诉求融入自身,构建出一个具有多重性及可阅读性的文本的世界。这也使得他成为重要而有意义的研究案例。 本文将以刘野绘画中“一个人”的图像为主线,以数据佐证此现象存在的同时,就作品中蕴含的“个人”特质、自我意识表述与其中的感伤疏离为关键语汇,探讨刘野的艺术对他个人、社会及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意义。在绪论中笔者将叙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以及意义,并将正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刘野绘画现象“一个人”的图像做界定与释疑,并借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此现象进行佐证。同时对“一个人”的图像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做一个溯源。最后一节则从视觉图像所隐射的心理状态来分析刘野的心境。 第二部分:该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针对图像主题及内容将刘野的创作分为三个具体指向并探究背后的自我意识表述,即自画像的自我意识表述,以他人形象映射自我意识的表述及对集体主义影响下“千人一面”的讽刺。并在其中探讨个人独醒的坚守与感伤问题。 第三部分:结合刘野1991-2010年创作的特质表现,概括出他纯粹个人的叙述手法的演变,深入探讨这种转变背后蕴含的对个人状态思考的变化。并思考“一个人”的图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