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1980)中认知方法的引入扩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该书的发表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领域进入认知领域。近二十年来,修辞、词汇、句法以及篇章层面的隐喻研究十分丰富,此外,隐喻研究的语料库也扩展到了新闻,经济和政治语篇,而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政治语篇是西方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被看做是政治家开展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Lakoff首先将隐喻引入政治语篇,并将隐喻作为探究政治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在Lakoff及其同伴开创性工作的引导下(1980;1993;1999),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的框架,结合Lakoff后续对隐喻的系统性研究和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类具体隐喻—思想隐喻,并着重分析了二十篇女性政治演讲中四种主要的思想隐喻,即“思想是人”,“思想是物”,“思想是旅行”,“思想是战争”,以此来探究思想隐喻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思想是人”的概念隐喻中,思想被比作一个人;在“思想是物”的概念隐喻中,抽象的思想被物化成具体实物;在“思想是旅途”的概念隐喻中,思想被看作是一段旅途;在“思想是战争”的概念隐喻中,思想被比喻为一场战争。通过鉴定,分析和解释语料库中的隐喻,本文探讨了思想隐喻的四种工作机制,即:拟人,物化,过程化和类比。以往针对政治语篇的隐喻研究几乎都以男性政治语篇为语料,随着国际政坛“她时代”的来临,女性政治家开始引起公众关注,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读者对女性政治语篇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