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给世界各国的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就是金融过度创新。本文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证明金融创新原始的涵义应该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对社会有利的一种金融活动。尽管金融创新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对中国最新经济和金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明金融创新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分析也证明了中国金融创新历程和所处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借鉴西方金融创新有益经验,坚持走自主金融创新的道路。   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当前金融危机的演变和爆发原因,由此引出金融创新概念、类型和影响。在重新审视了金融创新的概念和涵义之后,指出金融创新的概念正在被滥用,提出评价金融创新概念的两个标准:第一,本身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产物,包括技术进步、组织管理进步等等;第二,能不能得到有效监管,确保创新结果对社会无害。   通过中外金融创新历程的对比,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得出我国与西方金融创新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应走自身特色金融创新道路的结论。对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证明金融创新在降低资金运行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与金融风险亦存在因果关系。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最新经济和金融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我国的金融创新能够影响金融发展和深化的水平、金融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增长的状况,但是利率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不明显,这就为我国的金融创新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借鉴吸收其他学者和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合理部分基础上,结合当前金融危机使西方金融创新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尝试提出推进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对策。
其他文献
一般理论上认为,、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并且税收增长率一般不高于经济增长率,即税收收入对GDP的弹性系数应不大于l。但是近年来,我国的税收收入出现了持续的超经济增长现象,并且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一个国家既出口某种产品又进口某种产品的新贸易模式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种新贸易模式,逐渐发展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