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的作用日趋显著,部分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发展对微观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也是货币流通的重要媒介。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引领下,国人的收入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对物质消费欲望也有所提高了。而银行的贷款业务也不再只局限于企业贷款,开始面向市场更大、可持续性更强的个人提供贷款业务,因此个人贷款业务(又称零售贷款业务)就应运而生。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为切实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实现收入稳定增长,不断研发贷款产品的种类来迎合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控制不良贷款比率,致使贷款产品的营销推进停滞不前。近年政府的重点工作目标是去产能、去库存,而在金融领域中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受到了传统投资者的一致认可,推动了行业创新的发展方向。然而相比之下,授信业务在创新的领域里原地踏步,同时国家出台去金融杠杆的发展方向,贷款投放总规模减少,银行不良资产数量不断增加,对商业银行整体效益产生了巨大冲击。银行承受着资产质量的下滑,在无法“节流”的情况下,只有加速处理不良贷款以达到“开源”的目的。有见及此,本文旨在分析目前的经济状况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控下,传统银行个人授信业务裹足不前的症结所在,并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间所产生的不良资产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以中国银行A分行目前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制度及授信准则,结合A分行现有的不良资产管理及处置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不良资产处置的优化方案,以期望为银行打破现时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的瓶颈,希望为银行从实质上改进压降“不良贷款”余额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