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叶植物姿态优美,色彩绚丽且富有季相变化,在绿化造景中得到广泛应用。红叶腺柳(Salix chaenomelodies?Variegata?)是杨柳科柳属的一种常色彩叶植物,生长期枝条上部叶片呈鲜红色,随叶龄增大,叶片逐渐变为黄色,最后变为绿色。整个生长期,树冠呈现三种颜色,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目前对红叶腺柳的研究集中在繁殖和引种驯化上,对其叶片呈色的研究尚鲜见报道。因此为了探究叶龄与叶色的相关性,总结光质对红叶腺柳呈色的影响,做出以下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叶龄红叶腺柳叶片的颜色、测定叶色参数、色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将生长期和休眠前期的红叶腺柳进行红、黄、蓝、绿、白五种光质处理,同样测定上述指标以及红叶数量、净光合速率,得出以下结论:1.生长期红叶腺柳叶片颜色呈阶段性变化,从上到下大体分为红、黄、绿三个阶段。萌发后18天内,叶片呈稳定的鲜红色;随叶龄增大,红色的叶片逐渐变为褐色,第27天左右,叶子完全变为黄色;黄色叶片继续发育成熟,并转为黄绿色,直至第39天,叶子完全变为绿色。2.红叶腺柳叶片呈色主要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共同决定的。稳定较高水平的花色素苷含量是新叶呈现鲜红色的主要原因;叶片萌发后的第18~27天,花色素苷迅速降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缓慢增高,红色退去,并在第27天左右,变为黄色;随着叶片继续生长,花色素苷含量趋于稳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迅速上升,叶绿素成为叶色的主导色素,第39天左右,叶色完全变为绿色。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调节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重要因素,其活性与花色素苷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糖并不是影响红叶腺柳叶片内花色素苷含量的因素。3.露地栽培的红叶腺柳在黄光处理下光合作用最强,而蓝光和绿光则不易被吸收。但光处理过程中,红叶腺柳能够较快的适应几种光质,净光合速率恢复正常;蓝、绿、黄光处理结束后,在自然光下的光合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几种光质。但绿光对休眠前期的红叶腺柳净光合速率有持续的抑制作用。4.红光最有利于红叶腺柳叶片呈现红色,蓝光和绿光会促使红叶转绿;PAL活性受光质调控,与色素含量极显著相关。红光处理下,红叶数量增多,叶片内花色素苷含量增高,尤其在休眠前期,能够抑制花色素苷降解,并延缓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延长上部叶片变绿的时间,从而延长红叶观赏期。蓝光和绿光在两个生长阶段,均能使红叶数量显著减少,处理后期仅有2片,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的红色饱和度a*降低,花色素苷含量显著减少,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光处理过程中,光质可以调节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进而影响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并不显著相关,因此红叶腺柳的叶色几乎不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红叶腺柳的合理栽培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彩叶植物探索人工调控叶色技术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