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丙酸为碳源的反硝化除磷工艺运行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酸和丙酸是废水中最主要的短链脂肪酸,丙酸是生物除磷过程的优质碳源已得到证实。然而,已有研究对丙酸的降解机理及除磷过程探讨较少,且对丙酸能否增强反硝化除磷效果及稳定性存在争议。本实验以丙酸为碳源,通过对不同运行工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条件进行探讨。并对体系的微生物特性及基质转化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丙酸为碳源实现了A/A-SBR反硝化除磷反应器的成功快速启动,反硝化除磷菌得到很好的富集,反应体系迅速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分别以乙酸和丙酸为碳源对工艺的反硝化除磷效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丙酸作为碳源更有利于反硝化除磷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稳定运行的反硝化生物除磷体系具有良好的同时反硝化除磷脱氮性能,除磷和脱氮效率分别达到98%和96%,COD去除率在86%以上。较乙酸盐为碳源时磷的去除率可高出5个百分点,每吸收1mgPO43--P约消耗1mgNO3--N。对厌氧/好氧、厌氧/缺氧+末端曝气、厌氧/缺氧条件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发现:单纯的A/A-SBR系统长期运行,系统COD及氮磷的去除率降低、污泥产率下降,系统除磷功能逐渐丧失。增加0.5h的辅助好氧阶段,系统可以实现长期稳定运行,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考察了除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发现碳源、pH、硝酸盐、SRT、后好氧时间等对反硝化除磷体系的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COD(丙酸)300mg/L、NO3--N浓度为70mg/L、PO43--P浓度为18mg/L、PH=7、SRT=20d,辅助好氧时间为0.5h。利用PCR-DGGE、SPSS软件、扫描电镜及克隆测序技术对工艺中微生物的群落特性、种属归类、功能菌群相似性及群落演替过程进行了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与工艺的运行效能的改变历程较为一致;系统中因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群的逐渐衰亡及反硝化细菌的大量繁殖而导致的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造成反硝化除磷功能丧失的主因。通过对各个运行阶段典型周期内的COD及氮磷降解动力学分析,求解出各特征污染物的降解拟合方程并得到相应的降解系数。拟合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实验现象相符合;拟合结果与实际工艺的运行效果及反应体系中菌群结构的变化得到了相互验证,证明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由于它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容积负荷高,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膜污染的存在,常使膜产生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卵管堵塞患者16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对
低码率视频压缩技术是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基于块编码的低码率视频压缩技术中 ,块效应现象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讨论了低码率视频压缩技术中消除块效应的方法 ,提出了
低温等离子体(NTP)协同低碳烃选择性催化还原(HC-SCR)是氮氧化物(NOx)控制技术的一个分支,该体系由NTP技术与HC-SCR技术组成。本文采用NTP后接HC-SCR的“两段式”协同系统,以Co、In
以NH4HCO3、NH3.H2O混合溶液为沉淀剂,用共沉淀法结合后续煅烧制备了铈掺杂钇铝石榴石(YAG∶Ce)荧光粉,并采用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对粉体进行了研
番茄(Solarium lycopersicum L.)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因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由于番茄的产量、产值高,抗性与适应性强,使得番茄成为世界以及我国重要
用Gleeble 1500型热/力学模拟实验机对20Cr、40Cr和45钢进行了变形温度为1050℃,应变速率为1,5,10 s-1,变形量为0.7~0.9的热模拟单向压缩试验,分析了钢热变形过程中的真应力-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现代教学手段随之应运而生。作为多媒体技术的代表,多媒体课件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新时期的大学教学而言,我们还有很多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
<正>故障现象:奥迪A6L 2.0T轿车,配备BPJ发动机和01T变速器、行驶里程188 790km。该车在行驶中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故障诊断与排除:用诊断设备5054检测01里有故障码:00665(
放射性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法、蒸发法、离子交换法或这几种工艺的组合。近年来,膜分离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浓缩技术,分离纯化性能较好,能够广泛应用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