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人类对海上资源争夺的日渐激烈,爆发海上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水面舰艇是海上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舰船舱室多为相对密闭的空间,因此针对性研究密闭空间爆炸伤的伤情特点、损伤机制以及救治重点更具实用价值。本研究从实战出发,等比例构建多舱室舰船模型,选用舰炮为爆源,探讨实战条件舰炮攻击下舰船密闭舱室内舰员损伤的伤情特点及其与爆炸当量、位置、破片、冲击波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海战伤舰船伤员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钢板以1:1比例模拟多舱室船舶模型重点部位舱室结构构建多舱室实验模型。以7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选用两种常规口径舰炮为爆源。爆炸后立即清理现场,观察记录实验动物死伤情况并进行X线检查。死亡动物立即解剖,存活动物单笼饲养24小时后处死解剖:1、尸检死亡动物分析死因,存活动物观察脏器是否损伤及损伤特点;2、获取实验动物脊髓标本。汇总所得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伤亡率及其与舱室结构相关性。另外,将获取的脊髓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并进一步分析其损伤特点: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试剂盒检测脊髓细胞凋亡与否,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分析密闭舱室内爆炸脊髓损伤的特点。结果:舱室内实验动物共计76只,整体死亡率59.2%。实弹组死亡率(63.2%)与裸弹组死亡率(55.3%)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口径组死亡率(73.7%)高于小口径组死亡率(44.7%)(P<0.05);大口径舰炮爆炸时各舱室死亡率不全相等(P=0.000),其中当舱死亡率最高,之后分别是邻舱和隔舱;小口径舰炮爆炸时各舱室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冲击波和爆炸破片导致的重要脏器的损伤,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爆炸后存活动物活动能力评分显示,当舱及邻舱机柜前实验动物活动能力随时间有不同程度下降;邻舱机柜后组、隔舱组实验动物活动能力无明显变化。存活动物肺冲击伤评级显示:当舱及邻舱机柜前的实验动物肺损伤最重,均达到中-重度以上损伤;邻舱机柜后组主要为轻度肺冲击伤;隔舱组除个别有轻度肺冲击伤外,其他均无肺冲击伤表现。实验动物脊柱骨折发生率为7.1%,爆炸破片和抛掷摔伤是导致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大体解剖及HE染色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出血、髓内血管破裂出血等脊髓损伤表现;细胞层面检测观察到,存活组实验动物脊髓损伤程度较死亡组严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当即死亡组多于存活组(P<0.05);凋亡细胞计数当即死亡组少于存活组(P<0.05)。存活动物中,爆炸当舱及邻舱机柜前实验动物脊髓损伤最重:当舱与邻舱机柜前神经元数量最少,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次为邻舱机柜后和隔舱(P<0.05);当舱与邻舱机柜前凋亡细胞数量最多,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之后依次为邻舱机柜后和隔舱(P<0.05)。另外,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当即死亡组与当舱存活组、邻舱机柜前存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于邻舱机柜后存活组及隔舱存活组(P<0.05)。结论:船舶多舱室结构中,大口径弹药爆炸的伤亡率明显大于小口径弹药爆炸;实弹与裸弹的致伤类型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不同舱室位置死亡率不同,舱室整体结构及内部机柜在一定范围内对舱室内人员及脊髓组织有明显的防护作用。舱内爆炸时,脊髓爆震伤是爆炸后脊髓损伤的主要类型,其损伤从细胞水平观察主要表现为细胞凋亡;脊髓损伤程度与肺损伤程度正相关,中、重度以上肺冲击伤表现提示伴有较重的脊髓损伤。以上伤情特点为密闭舱室爆炸时内部人员的防护救治及脊髓爆震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