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特别是中年以上有胃癌发病高危因素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然而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远处转移导致的并发症使胃癌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胃癌的早期诊断及转移的监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寻找一个有效的潜在诊断和判断胃癌病情进展的标志物是胃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炎症反应不仅诱导肿瘤发生,并且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会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促使细胞增殖并诱导血管生成,使肿瘤得以迅速生长并同时为肿瘤的远处转移提供条件。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标本中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患者中IL-33和VEGF-C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淋巴结转移以及肝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监测IL-33和VEGF-C对评估胃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价值,为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胃癌原发病例。本研究收集98例首次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前检测血清IL-33和VEGF-C浓度的患者为实验组进行探讨分析,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病案资料采集病人信息,包括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血清样本中 IL-33和VEGF-C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检测组织标本中 IL-33 和 VEGF-C 的表达,探讨临床病理学因素与患者IL-33和VEGF-C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明确是否能将IL-33和VEGF-C检测作为胃癌病情监测和判断预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1)胃癌组织中IL-33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5%和74.49%,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47.22%和61.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33和VEGF-C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及肿瘤大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组中IL-33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P=0.044,0.028),在肝转移组中IL-33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肝转移组(P=0.004,0.001)。(2)胃癌患者血清IL-33和VEGF-C浓度分别为50.24± 13.08pg/ml和210.73±58.35 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组血清IL-33和VEGF-C浓度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血清IL-33和VEGF-C浓度高于无肝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33和VEGF-C血清浓度呈正相关。(3)IL-33和VEGF-C表达阳性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7月、24.5月,较表达阴性组生存期缩短(P=0.029,0.021)。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浸润T3-T4、淋巴结转移、肝转移、IL-33和VEGF-C表达阳性是胃癌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1)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和血清中IL-33和VEGF-C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以及预后呈正相关。(2)胃癌患者血清中IL-33和VEGF-C表达同步升高,且其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共同参与胃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调节。(3)IL-33和VEGF-C表达阳性时,胃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可为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