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AMPS)的临床疗效,为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AMPS)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诊断为AMPS的67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3),对照组(n=34),试验组采用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针刺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针刺后进行腹壁拉伸运动,每日3次,连续4周;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方法,即国际上公认的安慰剂针法,采用同试验组相同规格的针灸针,将针尖截断,针头磨平,在定位好的触发点位置进行针刺,与试验组不同的是,磨平的针头只会做进针的动作,针头只接触皮肤表面,不突破皮下,模拟插入皮下的针刺感。腹壁拉伸的方法同试验组。两组于干预前、干预2周、4周及干预后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两组患者在干预前VAS、SF-36量表评分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所有患者的VAS评分和SF-36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3.试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在干预2周、4周以及干预后3个月的比较:(1)组间比较:干预2周、4周以及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试验组在干预2、4周以及干预后3个月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干预4周、干预后3个月较干预2周有显著性降低(P<0.05),干预后3个月较干预4周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在干预4周、干预后3个月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干预2周较干预前相比无显著性降低(P>0.05),干预4周、干预后3个月较干预2周有显著性降低(P<0.05),干预后3个月较干预4周无显著性降低(P>0.05)。4.试验组与对照组SF-36量表总分及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评分在干预2周、4周以及干预后3个月的比较:(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干预4周、干预后3个月时,除RE之外的七项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干预2周时,试验组的BP、RE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其余维度评分无显著性增高(P>0.05)。(2)组内比较:试验组在干预2周、4周以及干预后3个月八项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增高(P<0.05),干预4周、干预后3个月时八项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2周有显著性增高(P<0.05),干预后3个月除RE之外的七项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4周有显著性增高(P<0.05);对照组在干预2周、4周以及干预后3个月的八项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增高(P<0.05),干预4周、干预后3个月的八项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2周有显著性增高(P<0.05),干预后3个月的RP、BP、GH、MH四项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4周有显著性增高(P<0.05),其余维度评分较干预4周无显著性增高(P>0.05)。5.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安全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与单纯腹壁拉伸运动治疗在缓解AMPS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明确效果。2.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腹壁拉伸运动治疗,且在远期随访中效果更佳。3.针刺与腹壁拉伸运动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