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阶段中,由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构成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的第一层次和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正面临着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巨大挑战。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账户因参保者负担系数的逐渐增加将逐渐不堪重负。在养老金替代率尚低的同时,个人账户制度并未发挥其基金积累制的优势,另外,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压力又由于目前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投资政策而日益加大,因此改革将是必由之路。本文将通过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制度进行相应的剖析,来研究改革的可选路径。本文遵循过程理论的基本思路,即首先对个人账户的各个环节进行现状解析,探讨了缴费环节、管理环节、投资运营环节、支付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风险,并基于此指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年金制作为一种有助于解决当下困境并维持制度可持续性的路径,能够通过对缴费环节实施的弹性缴费模式、对管理环节实施的多链条式的委托代理模式、对投资运行环节实施的年金保险模式、对支付环节实施的年金化模式等共同实现对长寿风险的有效分担。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年金制模式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即商业保险公司、参保者、政府,三者在这一模式中各自可能会承担的成本和风险,以及承担的责任,也阐述了可能会带来的明显的收益,以此构成对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现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与满足制度可持续性的理想模式进行了比较,找出其中的重要切入点进行论述;还通过成本一收益理论的运用,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年金制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全面的论述,试图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替代率的提高找到可行路径,以此来有效应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趋势,提高老年人口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进而达到制度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