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化背景下对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及其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深入研究。从现实上增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实践性的结合。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学习社会道德规范,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践行社会道德规范并最终成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社会道德人过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程度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当代未成年人生活在网络化时代,要求在适应传统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还要适应网络道德规范。本文以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现状实证调查为基础,研究未成年人的道德社会化及其实现方式。从总体来看,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程度普遍较高,体现为个体的道德情感丰富、不断实践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同时调查也发现,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进程中的不足: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城市和农村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存在差异性、男女性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存在差异性等等。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归纳出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层次性与递进性、统一性与多端性、斗争性与反复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对影响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大众传媒因素、网络因素、同辈群体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基于这些认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探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平台、以网络素养教育为联结的立体式育人机制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