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的质量控制和资料同化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lab_wal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暴雨灾害多发区之一。暴雨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过去由于观测和探测技术的不完善,对暴雨的研究和预报都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高空探测技术、大尺度天气动力学理论及计算数学的迅速发展与相互交叉,气象预报已经进入了数值预报时代,而观测资料种类的丰富和精度的提高,也使资料同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本文采用美国多部门研制的最新版WRF模式及其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利用每6小时一次的NECP资料对2008年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将华东地区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后,分别将质量控制前和质量控制后的温、压、湿、风等要素同化入模式中,进行四维变分同化试验,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经过质量控制后的地面加密自动站数据,不仅保持了对中小尺度天气的良好反映,而且相对于原始数据更加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完整性,这有助于为资料同化提供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靠性的资料,从而影响同化的预报效果。   通过此次模拟,可以很好的分析并揭示这次强降水的原因及其中尺度动力和热力性质。而且无论是普通模拟试验还是四维同化试验都是比较成功的,都能很好的模拟出这次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暴雨过程,包括整个雨带的形势、总降水量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等。   加密自动站资料的加入,改变了初始场中的中尺度信息,从而增强了模拟的总降水量;改善了温、压、湿、风的预报,从而改善了对降水的落区预报及雨带形势和走势的预报。同化对中低层湿度场的预报改善最明显,从而使降水强度的模拟效果比未同化试验要好,也说明湿度的变化对模拟结果有较强的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自动气象站数据资料运用前的质量控制是必要的,而资料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同化预报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GRAPES_CUACE模式对京津冀地区2015年11-12月和2016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的雾霾过程进行了模拟,着重分析了2015年11月27日-12月1日(过程1)、12月5日-10日(过程2)和2016年1
利用北京地区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自动站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地基GPS资料、风廓线数据、多普勒雷达数据、卫星云图和TBB资料、3小时一次的原始报文数据以及6小时一次的NCEP
本文首先选用黑河野外试验(HEIFE)地面观测资料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卫星遥感资料相结合,对我国西北干旱区不同下垫面CH-NDVI参数化关系进行研究,利用此关系式对干旱区区
暴雨是一个复杂的天气现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暴雨进行模拟或预报是暴雨分析和预报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数值模拟最大的误差往往源于初始分析误差而非模
本文利用中国台站观测的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海温资料,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梅雨降水年代尺度异常以及中国降水年际振荡的主要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并利用
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除气候的自然变化外,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