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亲近行为与学生英语内在学习动机的关系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个案研究,探讨教师亲近行为与学生内在英语学习动机的相互关系。个案研究对象为上海某市重点中学一名英语教师及其所教的50名学生。该校英语实行分层教学,本研究涉及的教师任教高二年级英语中级班的英语课。该班学生来自高一的两个班级。按学校有关规定,依照学习成绩,该班每学期有2至3名(5%左右的)学生升入高级班或降到初级班。该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英语考试平均分在同类班级中排榜居中。 本研究中,采用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质的研究中,通过开放式问卷、实地观察及半结构式访谈的途径,对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及其对教师亲近行为的理解进行了调查。另一方面,在量的研究中使用SPSS11.5对Likert等级问卷进行了统计描述与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弄清了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情境动机、其所理解的教师亲近行为及教育变量(学习态度、学习强度、课堂焦虑及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对所用量表的信度和项目区分度进行了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亲近行为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相关。同时,Spearman分析的数据揭示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不仅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和强度有关,而且和学生自主选择课上、课下英语学习活动有很高的相关性。教师的言语行为不仅影响学生所学知识,而且与师生关系有很强的关联性。此外,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和情境动机与诸多其他学习因素相关,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趣的是,分数既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有关,也和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刺激相关。这说明分数与教师亲近行为在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上并不矛盾。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统一性,忽视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及个体差异性。近年来,由于提倡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使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学生的英语成绩又让我们担忧,他们的词汇和阅读能力让我们
近年来,高中生源猛增,高中教学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在高中学校,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达到70左右的现象很常见(特别在小城镇及农村学校)。同一班级学生在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品
<正>科普活动是科学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对于小学生的科普活动而言,它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 融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趣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