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由于SLE的病情十分复杂,现代医学对其的认识也不过一百多年,因此古代中医不可能对SLE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中医对SLE的记载常散见于历代文献中。本研究以SLE相关病名为线索,整理研究古人对本病的认识。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总结中医学对SLE的认识,以期提高中医对SLE的认识,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方法,总结历代记载与SLE相关的文献,归纳中医对SLE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认识。  结论:  中医可以应用现代医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名,对SLE的中医诊断可分不同层次进行诊断,包括:病因诊断,可诊断为阴阳毒、温毒发斑、伏气温病、风寒湿痹等;病位诊断,可包括五脏痹(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五体痹(筋痹、脉痹、肉痹、皮痹、骨痹);和某些特殊病证的诊断,包括水肿、关格、鼓胀、肺胀、喘证等。  古代治疗SLE的方法以祛风、清热、补益为主,辅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熄风止痉、温阳。推论古人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脏腑虚弱,气血亏虚,感受外邪,其中外邪以风邪为主,或兼夹热邪,或郁而化热;而感受湿邪、瘀血阻滞、化生内风、阳气亏虚则为次要病机。  现代治疗SLE的方法以清热、补益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祛风湿。因此,可以推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内因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不足;外因感受热邪,邪热壅盛。外邪还可风寒湿邪,本病多兼夹瘀血、水饮。  中医治疗SLE的基本思路为:以清热解毒、补益、祛风为基本治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灵活使用活血祛瘀、温阳散寒、利水渗湿、熄风止痉等法,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其他文献
课题背景:消化性溃疡病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呈世界性分布,约有5%~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为胃、十二指肠黏膜攻击因子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子之间失衡所致。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易复发,且常伴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治疗GU主要采用抑制胃酸和胃黏膜保护剂。目前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这两种药物的使用,使GU的愈合率显著提高,但由于费用、副作用、耐药性、
脑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目前,其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配合放疗、化疗及生物疗法等为主[1]。尽管CT、MRI、PET、显微器械、激光、超声吸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