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t基因修饰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kt基因修饰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兔模型后对其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修复作用,并评估其抗氧化应激能力。  方法:  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A组:L-DMEM组、B组:AF-MSCs组、C组:Akt-AFMSCs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开通前在梗死区及周边心肌外膜按分组类别每点直接注射0.2ml:L-DMEM、AF-MSCs、Akt-AFMSCs。术后21天心脏超声检测比较LVDd、FS、EF值。术后21天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术后21天TTC染色比较坏死区范围。移植术后2小时收集动脉血、术后21天收集损伤心肌,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MAD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ELISA方法检测3-硝基酪氨酸(3-NT)、一氧化氮(NO)含量。  结果:  在再灌注后2小时,Akt-AFMSCs移植组与L-DMEM对照组和AF-MSCs移植组比较:血清MDA、NO、3-NT含量有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有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1天,AF-MSCs移植组和Akt-AFMSCs移植组心肌MDA、NO、3-NT含量都较L-DMEM对照组降低(分别为P<0.05,P<0.01)、而SOD活力升高(分别为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Akt-AFMSCs移植组较AF-MSCs移植组心肌MDA、NO、3-NT含量降低更明显(P<0.01),SOD活力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超声:AF-MSCs移植组和Akt-AFMSCs移植组LVDd都较L-DMEM对照组降低(分别为P<0.05,P<0.01)FS、EF升高(分别为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Akt-AFMSCs移植组较AF-MSCs移植组LVDd降低更明显(P<0.05),FS、EF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坏死面积比较: Akt-AFMSCs移植组比L-DMEM对照组坏死面积减少51%,AF-MSCs移植组比L-DMEM对照组坏死面积减少28%,Akt-AFMSCs移植组比AF-MSCs组坏死面积减少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比较:Akt-AFMSCs移植组病理损伤变化明显减轻。  结论: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损伤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Akt转染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后,这种修复作用增强。这种修复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随访或再次手术的肝癌患者提供指导。 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并行TAC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微孔蛋白(porin)HopX编码基因;原核表达并纯化HopX融合蛋白;制备针对HopX融合蛋白的兔源性多抗;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微孔蛋白HopX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分泌IL-8的能力,并初步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HopX诱导SGC7901细胞表达分泌IL-8中的作用;探讨HopX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