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各类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成为当前政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信息科技时代已经来临,媒体监督作为“第四种权力”,在行政监督中,发挥了其他监督机制难以匹敌的作用,成为促进政府行政效能提升的有益促进力量。本文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中引入媒体参与提供行之有效的操作范式,以期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本文以杭州市《民情热线》节目为切入点(个案),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案例法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成功经验。《民情热线》节目开设于2004年,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听民意、解民忧,民主促民生,形成了“纠风办牵头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媒体具体操作,上线单位积极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公民协商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反馈机制,对节目组收到的问题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定期对搜集到的舆情进行分析,供政府决策参考。节目参与政府行政效能监督的流程可以概括为“受理曝光—回应—执行—改进”四个阶段,通过关注“三公”经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使政府、官员树立正确政绩观,控制了行政成本;在政府决策制定过程中,及时帮助政府了解民众意见,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适时反映审批过程碰到的问题,优化行政审批方式,宣传国家政策法令,解决政令不畅问题,提高了行政效率;通过曝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提高公务人员素质,改进部门作风,开办以来,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积极构建正面的伦理文化,对行政人员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从而有利于达成行政效果。结合《民情热线》具体案例,发现媒体参与政府效能建设现实困境:“曝光”阶段缺乏独立性,会出现不敢曝,怎么曝情况;“回应”阶段监督作用被架空,有关部门往往对媒体和群众应付了事;“执行”阶段监督结果难落实,政府管理部门擅于做表面工作,实质性问题却难以解决;“改进”阶段效能提升难持久,行政机关对于效能改进处于被动消极状态,难以实现“标本根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媒体与行政部门的隶属关系使舆论监督受制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不敢动真碰硬;行政部门对舆论监督也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只要媒体曝光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往往采取不妥当甚至是不合法的方式去消除报道;此外绩效考核对媒体曝光率的惩罚,降低公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舆论监督法制保障不健全使得媒体的监督权、审稿权、批评权得不到保障。 将研究结果结合实际,从“曝光”-“回应”-“执行”-“改进”四个阶段出发提出媒体参与政府行政效能建设优化路径:曝光阶段要创新体制,保障媒体参与行政监督独立性,完善立法,构建媒体监督的法律机制,此外政府要树立媒体参与行政效能建设的正确认识;回应阶段要建立政务公开机制,保障公民知情权与参与权,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执行阶段建立政府协调机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倒逼责任落实;改进阶段建立督查回访机制,推进政府执行力,建立舆情预警联动机制,推进政府科学决策,完善部门上媒体考核机制,推进政府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