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网络的分布式UDDI模型的研究和实现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软件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基于XML的万维网服务已经成为IT业界的焦点,万维网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通用的与平台、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不同平台之上的应用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现彼此的连接和集成。而传统的UDDI提供了一组标准的规范,用于服务的描述、发现和集成,拓展B2B交互的范围,简化了交互过程,解决了企业中遇到的大量问题,因此赢得了业界的广泛支持。但随着企业级的万维网服务应用越来越深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万维网服务出现,而采取集中处理模式的传统UDDI具有集中处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因此如何改进传统的UDDI机制所存在的缺陷是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P2P网络具有很好的网络缩放性,容错性,能很好的提高网络资源带宽的利用率,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应的P2P网络应用开发也越来越多。 本论文从传统UDDI实现机制和P2P网络实现机制的相似点出发,考虑把两个实现机制进行整合,利用P2P网络的优势来改进传统UDDI实现机制中的缺陷,即提出基于P2P网络的分布式UDDI机制。整个机制在没有改变现有万维网服务体系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在UDDI的服务注册中心上引入相应的P2P通信模块,并增加P2P网络通信层。由服务注册中心上的P2P通信模块来产生相应的服务交互请求,并通过下层的P2P网络通信层来实现多个服务注册中心之间服务信息的交互。 基于P2P网络的分布式UDDI对外提供统一的访问API入口站点,并把服务的响应结果以统一的形式返回给服务请求者或者服务提供商。最后通过系统功能的测试来验证了基于P2P网络的分布式UDDI机制的工作模式,证实基于P2P网络的分布式UDDI机制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应用的不断发展,音频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MPEG-2 AAC音频编码标准具有音质好,压缩比例高,支持更多的声道,可变采样率等特点。AAC可以在MP3文件缩小30
网格计算是新一代分布式计算技术,其本质在于它能以有效且优化的方式来利用组织中各种异构松耦合资源,来实现复杂的工作负载管理和虚拟信息的功能。作为未来计算新模式,网格计算
一般网络安全技术侧重于企业用户网络的系统入侵检测、防病毒软件或防火墙技术,这类安全措施通常并不能减少网络中的攻击流量。为了降低网络中的攻击流量,减少或消除用户所遭受
P2P是网络计算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对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一种突破。P2P网络中每个节点地位平等,每个节点既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资源的使用者。这种技术的目的是将网络中不同的计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入侵防御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并迅速成为国内
当前,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复杂性的不断增加,给网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和CMIP(CommonManagementInform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络流量的日益增长对网络互连支撑的路由设备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侧重于用户级的系统入侵检测、防病毒软件或防火
学位
当前电信网正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电信网的类型和它所提供的业务不断的增加和更新。为了与电信网络迅速发展的形式相适应,需要建设先进完整和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来对电
在配电网中,以往地理信息系统、SCADA、MIS系统都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系统存在的。这些信息资源各自独立、相对封闭,无法相互沟通和协作形成了信息孤岛,把地理信息系统、S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