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翻译”首先由阿皮亚于1993年在《深度翻译》一文中提出。他将“深度翻译”定义为“通过注释、评注等方法将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一种翻译。本文对理雅各《尚书》中重要篇目《洪范》的注释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旨在挖掘理雅各“深度翻译”的内涵。理雅各的《尚书》译本虽一直被奉为“标准译本”,但学者对其译本中的注释关注并不够。作为《尚书》最重要篇目之一的《洪范》,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比如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法等,但是相对而言,学者对其研究较少。本文选择该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注释进行分析,着重揭示理氏“深度翻译”对其丰富文化内涵的阐释。本文主要采用描写性研究方法,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对理雅各《尚书》中的“深度翻译”进行研究。具体说来,在形式方面,理氏“深度翻译”采用了下列措施:(1)直译加注;(2)引用汉语和法语原文;(3)运用不同字体和字号对原文作区分性解释;(4)分别在原文和注释中标注序号,以便读者对照阅读;(5)以图表形式化解抽象内容。在内容方面,理氏“深度翻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解释篇名、分析篇章结构及介绍主要内容;(2)解释原文深奥晦涩的语言点;(3)阐释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术语;(4)对历代注疏进行评论;(5)提出自己的新解。接下来本文对理氏“深度翻译”的利弊进行了讨论。具体而言,利的方而,理氏“深度翻译”为目标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对原文中深藏的文化和哲学元素进行详解;对相关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同时,理氏“深度翻译”也有一些潜在的弊端,比如“吓倒”读者,使读者放弃阅读,以及模糊主要内容及次要内容之间的界限。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论文主要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深度翻译”的概念,然后对国内外有关“深度翻译”、理雅各《尚收》以及《洪范》的研究作了回顾,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第三、四章为本文的主体:第三章作者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对理氏《尚书》中的“深度翻译”作了细致的分类研究,第四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理氏“深度翻译”的利弊。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