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寰椎经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是治疗寰枢椎疾患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寰椎位置深在,解剖变异大,特别是寰椎后弓窄小或者缺如时,无法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此时可选择寰椎侧块螺钉固定。但在寰椎侧块螺钉置入时,手术暴露容易引起静脉丛出血,且止血困难,致使手术无法进行,需改变术式。因此本课题针对此临床难题,通过结合当前虚拟手术系统辅助手术的优势,从尸体标本解剖、标本置钉实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建立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寰椎经侧块内固定的标准体系及操作流程,提供治疗寰枢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安全、准确的指导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实现解剖基础、先进技术、临床应用三结合,克服此临床难题。材料和方法:1.寰枢椎的应用解剖学研究。选取8例16侧无破损和畸形的寰椎(C1)和枢椎(C2)防腐头颈标本,解剖出C1和C2湿骨标本后观察寰枢椎毗邻的血管和神经及暴露侧块。2.建立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标准体系及操作流程。选取8例16侧无破损和畸形的寰椎(C1)防腐头颈标本,先行CT扫描,将数据导入虚拟手术系统进行重建,测量寰椎侧块数据:选择寰椎侧块与寰椎后弓根部下方交界区和寰椎横突孔的内侧缘与寰椎后弓内侧壁中点为进钉点,测量:L1:寰椎横突孔的内侧缘与寰椎后弓内侧壁的距离,L2:进钉点与寰椎侧块前缘最高点的距离, L3:进钉点与寰椎侧块前缘的垂直距离,a:进钉点的垂线与寰椎侧块上缘切线的角度,β:进钉点垂线与寰椎横突孔内侧缘切线的角度,γ:进钉点垂线与寰椎侧块内侧缘切线的角度,内斜角度6:(β+γ)/2-β。左右两侧均测量3次,取其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解剖出8具尸体C1和C2湿骨标本,根据虚拟手术系统测量结果,模拟手术置入寰椎侧块螺钉,然后再行CT扫描,并把数据再次导入手术虚拟系统进行重建,测量置钉准确性。3. 2009年6月~2011年3月,应用该虚拟手术系统,对10例需进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寰椎重建、测量、模拟置钉和术后评估,开展临床患者的个体化病情评估、术前设计及术后评价,以验证寰椎侧块内固定的安全性。结果:1.在寰枢关节的后方,寰椎后弓的下方与枢椎峡部的上方之间,有丰富的,充盈的呈球团状的静脉丛,该静脉丛由四条静脉组成,上面为寰椎椎静脉的降支,内侧为寰椎的后弓下静脉,外侧为寰枢椎椎静脉的分支,下面为枢椎的椎板下静脉。该静脉丛其形态不规则及大小不恒定。寰椎椎静脉的降支和寰椎的后弓下静脉汇合并分出细小的分支进入寰椎后弓骨膜,营养寰椎后弓,与骨膜不易分离。C2神经根穿行于静脉内丛。2.建立了虚拟手术系统手术流程,即术前CT扫描→CT数据采集→CT数据虚拟手术系统重建→术前测量及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术后评估;虚拟手术系统测量寰椎侧块相关参数L1、L2、L3、α、β、γ、δ,经统计学分析,左右侧测量值左右侧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尸体标本置钉16枚,全部位于侧块内。3.应用虚拟手术系统辅助寰枢椎疾患病人10例,寰椎置钉20枚。术后虚拟手术系统测量发现:20枚完全位于侧块内。结论:1.寰椎侧块螺钉具有可行性,正确处理静脉丛,将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暴露寰椎侧块时应严格行骨膜下剥离,以避免损伤静脉丛。2.建立标准体系及操作流程。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寰枢椎经侧块内固定在尸体标本置钉,螺钉全部位于侧块内,验证了虚拟系统支持下寰枢椎置钉具有准确性。3.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寰椎经侧侧块内固定进行临床应用,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