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过度反应现象成为其研究的热点,涌现了很多理论和实证结果。而利用我国股市成立以来积累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研究的不多。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Debondt&Thaler的经典实证方法,利用WIND数据库中我国沪深两市的个股考虑现金红利得月收益率数据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总体而言,本文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在长期内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在短期内则存在反应不足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投资者所固有的心理惯性和投资倾向,而不是风险的差异。在本文中的综述部分,系统地评述了国内外的与过度反应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如前期收益理论、风险理论、规模理论、询报价理论、对盈利信息过度反应的研究等,同时也介绍了基于过度反应理论产生的反转交易策略。实证研究先是根据股票过去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ER)的高低将股票进行排序,表现最好的一些股票组成赢家组合,表现最差的一些股票组成输家组合。然后考察两个组合的累计月平均超额收益(CAR)在检验期的变化趋势,发现输家组合在长期的检验期内的表现优于赢家组合,中国股市存在长期的自动反向修正,实证结果支持了长期过度反应的假设,而当考虑短期的输赢家组合的表现时可以发现,输家组合的表现要劣于赢家组合,股票市场存在短期的反应不足现象,实证结果支持了短期反应不足的假设。在以上基础上,本文继续对一个完整牛熊周期的股市过度反应进行实证研究,同样发现在短期内输赢家组合的过度反应现象并不显著,而在中长期内则表现出了显著的过度反应。在进一步对行业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按照CSMAR V2.0数据库的行业分类具体分析了工业板块、信息科技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反应研究,发现并不能明显区分各行业的过度反应程度大小,高成长、高风险行业的股票过度反应程度并不比传统行业股票强。总的来说,随着我国股改的加速与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以上结论应该有更新的解释或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