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信仰源于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奉与崇拜,其作为乡村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整理10位老人的口述资料和实践调查搜集的官方数据、民间资料,以河南中部地区为研究背景,以北关村的祖师庙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庙宇兴衰情况。从祖师庙的“荣辱兴衰”切入,反映土地改革背景下北关村的民间信仰变迁历程。 土地改革对村民的精神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划分成分,没收庙地、庙财,查封大殿等活动的开展,打破了民众对原有乡村社会信仰习俗的认同。土改后经过革命思想教育改造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村民,不再仅对“神灵庇佑”、“狐仙显灵”或“巫婆神汉驱妖避邪”等封建迷信活动顶礼膜拜,尽管心存不甘的庙老、道士等合起来暗中搞破坏、“下绊子”,企图恢复原有政治地位和社会秩序,但土地改革带来的制度性变迁,依然使民间信仰逐渐失去了乡村神权领袖的地位。 随着中国共产党民主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日渐提升,一时难以转变的信仰寄托找到了新载体,共产党成了普通信众的“灵魂”寄托,政治权威日盛,“政治信仰”逐渐代替了“民间信仰”。期间“神”所具备的支配“人”命运的权利得到了限制,但并未根除,“话说无神,心中有神”,神权观念在村民生活领域依然延续着。本文从村民的角度分析土地改革后民间信仰的变化,研究土地改革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及土改中“新政权”对“旧神权”的改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