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江城市带是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首个国家级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安徽省省政府和地市级政府也在积极打造皖江城市带成为集聚政策、集聚资本、集聚人才的经济发展区域平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皖江城市带的产业转移是企业受利益最大化的驱动的自发行为。因此,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沿海城市和城市圈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辅之以政府的扶持,结合国内外的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通过一系列政策作用的叠加,加快示范区经济的发展,形成具有皖江特色的、吸引力强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布局和体系。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利用价格机制,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各方面,比如:企业投资、产品供给等方面。因此,从税收角度研究和探索皖江城市带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是在产业转移转移建设过程中亟需重视和关注的课题。本文先是引用税收相关理论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奠定理论基础。税收政策的核心是税负,因而主要是引用阿瑟·拉弗的“拉弗曲线”宏观税负理论来说明问题,同时,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是起主导性作用,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因而在本文中又引用了税收中性原则,以达到超额税负最小化,同时从税收政策在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上分别说明问题,为下面章节的论述做理论基础铺垫。然后是对皖江城市带税收现状分析。本文着重从2006-2010年及2010年当年的产业现状、税收现状、税收政策现状三个方面分别比较了全省、示范区内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部分城市之间的现实状况,说明皖江城市带和这些区域之间的差别,另外还针对安徽省国税和地税出台的税收政策进行了简要论述税收政策的政策体现和完善空间,为产业政策改进做铺垫。另外,本文还针对皖江城市带的税收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是从规模以上企业行业和示范区税收发展趋势和取向等各种角度,先是横向地比较了皖江城市带和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城市的税负水平,再是纵向地比较和验证了示范区内各城市和示范区与全省的税负和税收弹性系数等税收指标,以此说明税收政策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接着,基于前面部分的论述和验证,从行业角度提出皖江城市带在税收政策上的一般性策略;再是从增值税、所得税、环境税、资源税等具体税种的角度提出皖江城市带在税收政策上的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分析城市带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改进策略。再是从政策选择、税收合作体制和税源管理等具体措施和相关配套措施上提出税收政策建议,服务于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最后,在承接产业转移税收政策研究中,皖江城市带既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又要给予完善的税收政策,推进产业转移,加快示范区产业集聚效能;既要注重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要注重产业环境、经济环境、税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协调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