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是最早被发现具有“三致作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由于多环芳烃类物质特殊而稳定的环状结构,且难以被生物利用,使其在环境中呈现不断蓄积的趋势。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本论文根据扎龙湿地的水文特征及芦苇的分布情况,采集芦苇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2010年采集的大气和地表水样品进行分析。研究扎龙湿地中多环芳烃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各介质间的源汇关系,对扎龙湿地环境介质中的PAHs污染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以美国环保署公布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为目标污染物,采用索氏提取及液液萃取法对扎龙湿地环境样品进行预处理。用GC-MS对湿地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大气、地表水、表层沉积物和芦苇样品中均不同程度的检出多环芳烃。各介质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98.52±103.84ng/m~3、1176.84±289.93ng/L(729.48-1590.28ng/L)、279.84±167.47ng/g(124.78-731.41ng/g)和167.50±99.65ng/g (11.95-399.87ng/g)。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高值分布在入水区和出水区,核心区表层沉积物中总PAHs的含量普遍较低。通过特征比值对扎龙湿地环境介质中的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内各介质中PAHs污染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石油污染。湿地地表水中总PAHs的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各采样点地表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总PAHs浓度相差一个数量级,数值上地表水中总PAHs的浓度是表层沉积物中的2-3倍。对相同采样点的芦苇和表层沉积物中总PAHs浓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88>0.05),Pearson相关系数R=0.567,说明芦苇和表层沉积物之间可能进行着PAHs的交换和迁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