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省建设是中国探索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自1999年海南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近一半的省份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各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几年的努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环境绩效评估是持续对环境绩效进行测量与评估的一种系统程序,可用于检验和评价生态省建设的成效,分析各地区环境绩效差异及成因,总结生态省建设的经验得失,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决策者。环境绩效评估有利于促进生态省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整体绩效的提升,为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环境绩效评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分析了环境绩效的定义与内涵,总结归纳环境绩效评估的常用方法;立足我国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与特点,首次对生态省建设的环境绩效的内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生态省建设的环境绩效评估技术框架、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并对浙江省11个地市2006年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环境绩效是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其内涵:(1)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2)目标绩效和历史绩效;(3)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本文认为,生态省建设的环境绩效是基于生态省建设规划所确立的目标和指标,解决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规划实施的成效,是一种基于目标的、关注结果的显性绩效。2、生态省建设环境绩效评估的技术框架、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生态省建设的环境绩效评估包括三个关键步骤: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收集处理以及综合评估。基于环境健康、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健康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四项生态省建设的环境目标,确定了包含12项指标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评估方法包括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确定指标、目标渐近法将数据标准化、熵权法对指标客观赋权以及雷达图法综合评估环境绩效等。3、浙江省11个地市中,丽水生态市建设的环境绩效综合指数最高,嘉兴市最低。其中,环境健康绩效指数较高的是衢州市和绍兴市;环境质量指数较高的是丽水市和衢州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较高的是杭州市和金华市;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指数较高的是台州市、温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和舟山市,这五个地市均已实现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目标;台州市的四个环境绩效单项指数均高于平均值。从浙江省整体来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比例、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以及单位GDP用水量等6项指标的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较高;土地退化和酸雨问题较为突出,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