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介质传输特性玻化微珠混凝土抗热损伤分析及服役寿命评估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_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灾是影响各类建筑结构安全运营最主要的灾害之一,相对于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退化,火灾引起的材料孔隙粗化、裂纹衍生等损伤,继而引发隐蔽耐久性问题更为显著,尤其是针对居于特殊水压环境的隧道结构,其安全使用及服役寿命维持遭受巨大威胁。基于玻化微珠轻质、高强、隔热、耐火等优异性能,本研究创新性的使用玻化微珠(GHB)作为保温骨料,利用其高热稳定性及释压机制对混凝土进行目标化改性。基于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技术对高温后玻化微珠混凝土(GIC)开展氯离子渗透性能测试表征其高温后抵抗介质运输的能力,以深入分析GHB对改善混凝土抵抗热损伤做出的积极响应。同时研究采用“试验-模拟”、“宏观-细观”相结合的多尺度分析手段,对高温后GIC抗介质传输性能退化机理进行分析,阐明介质传输性能劣化与高温结构损伤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进一步开展不同高温暴露条件下GIC结构残余服役寿命的评估工作,同时基于模拟建立的高温环境氯离子扩散数值模型实现了细观结构参数变化对高温后混凝土结构残余服役寿命的影响分析,为深海环境隧道结构的工程设计及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玻化微珠混凝土热致介质传输性能劣化及抗热损伤分析该部分选取氯离子渗透试验对φ100mm×50mm的GIC圆柱在20~800℃温度暴露后的介质传输特性开展研究。试验基于EPMA分析技术结合快速氯离子渗透试验、硝酸银比色法及化学滴定试验,通过与同水平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NC)圆柱试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高温作用对混凝土电通量、氯离子渗透深度、氯离子分布特征、平均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分布曲线等参数的影响,揭示了GHB对混凝土抵抗热损伤演化做出的积极贡献。研究表明:掺加GHB后的混凝土高温后抵抗介质传输的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减缓了离子介质向受损混凝土内部的侵蚀速率,提高了高温后混凝土面临“高”渗透风险的临界温度值,可见GHB的应用有效缓解了高温后混凝土材料的热损伤演化,减少了因结构损伤引起的有害介质侵入。2、热致开裂损伤与渗透性劣化关联性分析及服役寿命评估依据高温暴露条件下GIC试件热致开裂损伤随作用温度演化特征,对GIC试件热致开裂损伤进行提取,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不同温度作用下裂纹面积、裂纹长度等损伤参数累积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基于裂纹密度、裂纹分数的分析计算提出了可以综合表征GIC试件热致开裂损伤程度的高温劣化系数数学表达式。同时,基于EPMA技术推导了GIC热处理后电场加速作用下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近似计算方法,研究了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温度变化特征。结合试件热致开裂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试件热致开裂损伤与高温后混凝土介质传输性能劣化之间的关联特征,发现两者间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基于此,建立了综合考虑高温热致开裂损伤演化及GHB影响的热损伤渗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评估了同强度等级GIC和NC试件在不同温度暴露后的残余服役寿命情况。分析认为,GHB在改善常温或高温环境混凝土建筑结构服役寿命退化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3、基于模拟细观参数影响分析及耐久性极限状态函数构建利用MATLAB分析软件构建了100mm×50mm包含粗骨料、砂浆基体、界面过渡区及玻化微珠的二维细观多边形随机骨料模型,同时基于COMSOL,设定细观结构参数、赋予细观组分属性,建立了高温环境氯离子扩散数值模型。经过模拟值与计算值比对,模型有效性得以验证。在此基础上,基于钢筋脱钝寿命理论,进一步分析了玻化微珠体积分数、界面过渡区厚度及最大骨料直径等细观结构参数对高温暴露混凝土残余服役寿命的影响。分析认为,三种因素均对高温暴露后混凝土残余服役寿命影响较大,随着玻化微珠体积分数的增加、界面过渡区厚度的减小及最大骨料直径的增大均对改善混凝土高温后服役寿命表现出积极影响,特别是玻化微珠体积分数影响引起的服役寿命变化尤为显著。针对各参数变化对其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影响变化规律的分析,通过多元非线性分析法建立了考虑高温因素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函数。
其他文献
在线网络中过大的数据量导致了“信息过载”问题,用户很难高效地从海量的网络数据中挑选出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推荐模型作为应对信息过载问题的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手段,可以根据过往的历史行为记录,完成海量候选信息集合上的筛选任务,并针对用户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精确化的推送。近年来,随着推荐任务场景中对关系建模的需求不断增长,利用图卷积网络搭建协同过滤推荐模型成为热点。图卷积网络是专门针对图数据而设计的一种
学位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主流分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取得卓越成效。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为生物数据建模提供新的方案,同时能够探索具有生物学价值的新发现。近期Alpha Fold完成人类蛋白质组98.5%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掀起深度学习助力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潮。药物研发作为生物信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谋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指导快速且精准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识别。药物-靶标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分子与蛋白质表层上特定
学位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高居第二,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先开展新辅助放化疗方法,再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是结直肠癌推荐治疗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化疗将会给不同的患者带来不同的疗效。为了保证后续切除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前通过医学影像分析化疗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肿瘤组织分割是整个分析工作的基础,其在临床实践中主要依靠医师手动完成。然而,医师手
学位
构建更加精细的脑区亚区可以为揭示更全面的脑区认知、神经环路等提供更多的可能。以动物大脑为桥梁,基于影像特征进行人类大脑与猕猴大脑的跨物种比较,能为未来验证人类大脑上的发现和假设提供支持,进而发现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和脑疾病的发展规律。猕猴上顶叶Brodmann 5区(PE区)在手臂运动的过程中负责处理深度和方向信息。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Brodmann 5区和猕猴大脑PE区是同源区域,从细胞构筑角度
学位
构建功能化和血管化的三维组织是解决器官移植问题的主要方式,功能化和血管化的实现有利于构建体中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细胞生长。三维(3D)打印技术凭借其能够精准制备复杂结构的能力和对多种材料的兼容特性,在实现体外组织的功能化、血管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D打印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兼容可打印特性和生物功能支架材料的开发。水凝胶材料由于能够包容细胞生长,并具有可调控的力学性能,成为3D打印组织工程支架的首选材料。本
学位
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处理领域的重要子方向,训练出高性能的深度图像分割模型是获得良好的医学图像病灶分割结果的关键所在。由于医学图像成像过程复杂,并且具有低对比度和噪声严重等特点。特别是超声图像这种利用超声反射原理形成的图像,其形成过程更加不稳定,这些特点就极大地增加了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领域广泛应用的难度。相比于自然图像来说,医学图像难以获取,标注成本也远大于自然图像。当数据匮乏的时候,神经网络的训练通
学位
人脑是由无数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的复杂网络,基于脑网络的分类与预测在疾病诊断和脑机接口领域应用较广。脑网络随时间动态变化,对下一时间段脑功能网络的预测可以提前了解被试之后的脑认知状态,是现有脑机接口应用的拓展;对脑功能网络进行分类,对有望实现不同脑疾病诊断。因此,脑网络分类及预测是脑网络研究中新出现的热点。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学位
脑网络是目前脑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脑功能网络基于脑影像功能数据构建,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脑影像功能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采集设备参数设置、噪声以及被试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构建的脑功能网络存在伪连接或丢失连接,导致网络表征不准确,可靠性相对较低,某些实验无法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且结论的重测信度较低。因此,为了精准构建脑功能网络,研究脑功能网络的构建技术非常重要。
学位
由于气候多变、环境恶化及生产环境不达标等原因,患蜂窝肺疾病的人数开始逐年增加,且5年生存率不足30%,比大多数癌症的生存率都低。目前蜂窝肺的评估主要依靠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人工视觉判断,这种视觉评估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依赖于医师的临床经验和对征象的认知能力,并且只能对病人的患病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无法做到精准定量分析。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医学图像的识别、检测和分割领域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故可通过
学位
平流层飞艇是依靠艇体内部充入浮升气体(氦气、氢气等)产生浮力,从而实现长期驻空于20km左右高空的一种飞行器。平流层飞艇有着常规飞行器不具备的优点:可以在低能耗的情况下长时间驻空飞行、不依赖场地可以垂直起降、制造成本低、可以作为高空通讯平台等,受到了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为了提高平流层飞艇的承载力、巡航性能、稳定性等,许多学者对平流层飞艇结构进行了改进。本文以内部布置有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