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山东省实施了教育改革新政,自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学生、家长、教师逐步改变教育观念,教育在追求科学性的同时回归人文,更多地关注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群体增多和社会种种因素的影响,教育对象呈现出个性强、思想复杂、敏感而脆弱、自信心容易受挫的新特征。很多初中生开始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一般来说,厌学严重的学生具有下列特征:和父母容易发生冲突,对三分之二的学科不愿继续学习、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制力、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另外,预习复习无恒心,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环节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导致学习成绩差却毫不在乎。厌学已构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如何控制厌学问题的蔓延和滋长,如何有效改变学生厌学状况,引导学生愿学、乐学,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所在的莱阳市的三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莱阳市实验中学地处莱阳市区。有些家庭收入不错,有能力包办孩子的一切,致使学生觉得不用学习;有的家长忙于生意,家庭教育方式欠妥,方法欠缺;还有的家长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溺爱、放任自流。莱阳市古柳中心中学地处市区与农村交界地区,情况比较特殊。家长在农村务农的多,部分家庭贫穷,学生学习困难;有的家长不懂教育方法,知识层次低,根本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莱阳市文峰中学是2009年新成立的学校,目前为止是一所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城区寄宿学校。建校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教师管理寄宿学生的经验匮乏;教师来自城区、农村等不同的学校,水平、经历、敬业精神都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水平相对不足;学生住校,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交流,周末回家后,农村家长更疏于管理,而且,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跟孩子们相处,从某种程度上说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三所学校为个案,立足于实证调查研究,以这三所学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比较法等,了解目前莱阳市初中生厌学的现状,作者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人等方面探求厌学现象、成因,并针对初中生厌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进莱阳市初中的教育教学。本文正文分为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这部分里将介绍关于初中生厌学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是初中生厌学的表现及心理特征。主要介绍了初中生厌学的一般“症状”、特殊“症状”、厌学类型及厌学的心理特征。第二章是初中生厌学成因分析。主要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角度等,深层次、多角度分析厌学产生的根源。第三章是解决初中生厌学的对策。主要是探索解决初中生厌学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学生厌学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和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完善后,家长素质提高,社会学习风气良好后,才能根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