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这一时期,一批优秀的导演拍摄了许多代表作品。相比60年代兴起的“健康写实主义”电影,台湾新电影在写实主义的美学追问上有了更大的进步。但事实上,直到后新电影时代,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才得以更彻底地实现。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这种进步不仅表现为创作主体自身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批新电影中体现了乡土、庶民的情结,唤醒了本土意识,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台湾的历史。王童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干将之一。王童大多数电影都关注小人物的命运,用小人物凸显大历史,呈现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时空。王童的电影的内容大多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艺术形式荒诞不经,再用讽刺、隐喻、象征的表现手法将其呈现出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童的电影做较为全面的分析:第一部分先介绍台湾新电影运动大致的发展状况,然后再以时间为线索,介绍王童导演的成长经历和创作轨迹。期望通过这部分读者对王童和他的作品内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下面章节论述其作品的主题等做铺垫;第二部分根据王童导演的影像文本来探讨其文本的剧作特征:主题、人物性格和叙事结构。在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他具有史诗风格的作品《稻草人》、《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最后总结出王童所有影像作品的共同点:致力于刻画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导演对他们深厚的悲悯、同情和人道主义关怀;第三部分对王童影片的风格进行探析。这部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朴实无华的视听语言、王童式的黑色幽默、精湛的艺术技巧;在结语部分总结撰文的初衷与思路。本文不仅分析了王童导演的思想形成的几个阶段,更思考了导演的思想和风格并概括了这种风格在他的每一部影片中的实际内涵。这些工作只是希望对王童导演有一个全面具体的研究,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