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实体经济。各国在努力摆脱经济衰退的同时,对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其中,学术界普遍认为信贷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正向反馈机制是危机产生和加剧的原因之一。国外大量文献通过对信贷与经济周期性波动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均证明银行信贷顺周期。然而,在08年金融危机及紧随其后的经济下行过程中,尽管各主要经济体的银行信贷增速普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却大幅扩张,仅08年末至09年间便投放了超过十万亿元的贷款。这不禁让人想到,我国信贷是否存在逆周期效应呢?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信贷周期行为的文献,将国外文献从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以及银行监管等不同研究角度进行分类归纳;并指出文献中基于中国数据的研究结果存在显著的分歧:大部分研究认为中国信贷顺周期,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信贷与经济周期波动呈反方向关系。本文首先通过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研究我国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的统计相关关系,得出我国信贷总体显著逆周期,以及信贷对经济存在正效应。本文又通过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等得到我国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互为格兰杰原因:以及我国信贷对来自经济的冲击具有负向响应,而经济对于来自信贷的冲击具有正向响应。本文接着使用我国2000年至2015年间宏观经济年度数据,以及27家代表性商业银行在此期间的微观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从银行层面研究信贷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得出样本内银行信贷逆周期结论。银行信贷逆周期性在经济下行期强于上行期,也即我国信贷周期存在时间上的非对称性,不过此结果在稳健性检验中不显著。其次,尽管在危机期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依旧为逆周期,但是金融危机弱化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逆周期性。此外,本文将样本银行划分为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等,得出样本内不同银行类型信贷逆周期性强弱不同。最后,依据取得的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应根据本国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监管政策:根据国外普遍的银行业顺周期情况而制定的逆周期审慎监管政策在我国信贷逆周期的国情下的具体运用应更加慎重和灵活。央行、银监会、政府之间注重政策的协调,避免政策冲突与叠加。对于银行来说,应注重提高信贷逆周期的质量,优化平衡信贷结构,扶持有潜力行业和企业,及时从产能过剩行业退出;加强风险管理,保证充足合理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计提;以及注重金融创新,开发新业务,缓解对信贷利润的依赖等建议。